以色列患者怀着忐忑心情专程来苏州治病,回国前送上“Man Thanks”锦旗
2019-12-15 16:57

以色列患者约瑟夫患有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达8年之久,在尝试了以色列所有的治疗手段后,骨髓瘤仍再次复发,没想到深受疾病折磨的他却在苏州遇见了转机。“Many Thanks”译为中文是“千恩万谢”的意思,约瑟夫在离开苏州时,入乡随俗,给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医护团队送上了一面诚意满满的锦旗,在锦旗下方“Many Thanks”的字样分外醒目。

一场报告,让约瑟夫看到生机

2019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傅琤琤教授关于CAR-T治疗的讲座报告引起现场热烈反响,报告中对CAR-T治疗临床试验的病例分析与成果展示让国际血液界对中国的医疗水平再次有了新的认知,而当时,约瑟夫的主诊医生恰好就在会议现场。

68岁的约瑟夫患有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病程已有8年多,反复发作让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在以色列国内,他做了所有的努力,尝试了所有治疗手段,但遗憾的是,疾病仍在体内进展,并且骨髓瘤再一次复发了!

CAR-T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该类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在以色列该治疗方式尚未应用于骨髓瘤,在主诊医生的推荐下,约瑟夫患者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中国。

虽然忐忑,但约瑟夫却从未放弃这趟行程,不仅是因为最信任的医生给予他的推荐,更重要的是,他的一位病友今年年初刚刚在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完成治疗回国,恢复状况良好!

CAR-T治疗,技术加持团队护航

10月份,约瑟夫第一次来到中国,采集细胞以检测能否行CAR-T治疗。CAR-T治疗全称为CAR-T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T淋巴细胞是肿瘤免疫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但在肿瘤患者中,T细胞的功能往往存在缺陷。CAR-T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培训”并安装针对肿瘤细胞的“制导系统”(CAR),使其在回输患者体内之后,发挥靶向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此外,CAR-T细胞自我扩增的特点还使其可以长时间存在于患者体内,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

经过近一个月的煎熬等待,约瑟夫幸运地被通知可以施行CAR-T治疗。11月18日,他再次来到苏州,入住苏大附一院血液科。

可是,在入院检查中,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傅琤琤却发现了新问题。约瑟夫不仅只是他自述的“心脏有点小问题”,而是患有冠心病病史,曾接受过支架手术,目前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长期抗凝治疗。这让团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约瑟夫一家满怀期望而来,难道就这样打道回府?可是,CAR-T治疗本身带有一定的多脏器毒性,容易累及本就脆弱的心脏,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多脏器损伤。

以血液科吴德沛主任、傅琤琤主任为首的血液科团队并没有因难而退,放弃对约瑟夫的救治,他们多次邀请心内科会诊,结合患者的病情,慎重而全面地进行了评估。约瑟夫及家属表达了接受CAR-T治疗的强烈愿望,他们表示,如果这里都没有办法,那就只能回国等待疾病一步步恶化了。最终,吴德沛、傅琤琤团队为约瑟夫的病情在科内进行了广泛讨论,最终决定,团队严密监测、病情实时跟踪,CAR-T治疗可以进行!

中国印象,不是只有高超的医术

11月27日,约瑟夫CAR-T细胞回输的前一天,恰逢他的68岁生日。傅琤琤主任与护士长汤芳领衔的医护团队,在病房里为他过了一个简单而温暖的生日,傅主任送上“永生花”,寓意永生,预祝他能够治疗成功。语言交流或许还没有非常通畅,但当生日歌唱响时,这份祝福与温暖却可以直抵人心。

由于血液科疾病的特殊性,约瑟夫的家属并不能时时陪伴左右,为了让他可以尽快地适应环境,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医护团队也是做了很多的功课,在病情之外,还要了解以色列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约瑟夫的母语是希伯来语,英语可以进行日常交流,为此,血液科总护士长朱霞明老师还加强了护理团队的英语查房,设置不同的演练场景,克服口语难关。

尽管语言不通,在日常交流中还会时不时各自冒出中文、希伯来语、英语,但是却毫无违和感。团队与约瑟夫的相处日益融洽,床位护士小王在约瑟夫回输CAR-T当天特地做了他一直想要尝试的手工水饺送给他,为他加油鼓劲。半个月来,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提到护士小王,约瑟夫总是竖起大拇指“王,my friend!”

约瑟夫很幸运,在医护团队的严密观察、精心照顾下,他的治疗非常顺利。12月初,身体各项指标显示已经可以出院,但约瑟夫却心有不舍,“还能在住一段时间吗?住在这里,我和我的家人都比较放心!”他的信任让傅琤琤主任团队很感动,但目前他的状况只需定期复诊,在医护团队的一再解释下,日前,约瑟夫终于踏上了归程。

苏州血液,国际舞台绽光芒

“耐心、热情、专业”是约瑟夫与家属对血液科团队的最多评价,“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在从事这份工作,这与在西方国家就医的感受并不一样。”约瑟夫说。“来之前对这里一无所知,希望值非常低,但第一次来过后,就镇静了一些,这里的员工非常的热心、非常的专业!”约瑟夫的妻子补充道。

约瑟夫并不是苏大附一院血液科接收的第一例外籍住院患者,以约瑟夫所在的以色列为例,今年,血液科共接受了3例住院患者。约瑟夫告诉我们,出国治疗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在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中,中国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近年来,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在越来越多的国际舞台上进行报告、讲课,吸引了国内外的注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来自希腊、日本、以色列等国的患者都曾经在苏州接受治疗,而网络上,来自各国患者的咨询就更多了。

“目前,血液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和恶性血液肿瘤等领域建立了诊疗关键技术,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对医院血液的成绩与发展如数家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吴德沛希望,站在新的国家级平台上,苏州血液能够再次腾飞,造福更多患者,在国际血液界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黄玉琴 通讯员 邱浣敏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