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铺就发展“快速路”,筑牢经济“硬支撑”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5-05-12 18:57

 5月11日,来自国铁集团的消息,2025年1至4月,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0亿元,一批“十四五”规划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基建投资“加速度”,激活区域经济“一池春水”。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025年1至4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1947亿元,同比增长5.3%,“亮眼”数据背后,是铁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精准“输血”。而今,成渝中线高铁磨盘山隧道、西安至十堰高铁西岭隧道等项目相继贯通,标志着西部交通动脉加速成型。铁路建设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资源要素流动的“催化剂”。重大工程建设吸纳投资大、带动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多,有力支撑扩内需、稳投资、促就业,而铁路的“乘数效应”,也正在让偏远地区逐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枢纽工程“强筋骨”,锻造内联外通“黄金走廊”。重大工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道路通、百业兴。4月份,多个铁路建设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雄安至商丘高铁枣清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成渝中线高铁磨盘山隧道、广州至湛江高铁文昌隧道、西安至十堰高铁西岭隧道顺利贯通,西安至延安高铁、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进入轨道施工阶段,成都至宜宾高铁天府站钢结构全面完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铁路的“黄金枢纽”能力日益凸显。又如,哈密东站扩能改造工程,其扩能将直接提升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的辐射力,助力新疆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铁路枢纽的升级,实则是国家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网状布局“补短板”,织密民生福祉“幸福网络”。“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延伸,正在重塑中国城乡空间格局。雄安至商丘高铁枣清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宜昌至兴山高铁高岚河特大桥顺利合龙,看似局部的工程,实则是国家路网“强链补链”的关键落子。比如在我国长江沿岸沿江铁路通道,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建成后,将使川渝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压缩,将有力带动沿线县市融入“高铁经济圈”。重大工程,促进就业惠民生。重大工程对于促进就业的作用是全方位的。而今,铁路建设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在重塑城乡二元结构,偏远山区因高铁站点的设立而变身“产业新城”,特色农产品通过冷链专列直抵沿海餐桌,乡村教师、医生等人才得以实现“双城通勤”。“时空压缩”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超工程本身的投资回报。

战略支撑“筑根基”,擘画高质量发展“未来图景”。铁路建设的深层逻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在江苏,宁淮城际铁路实物工作量完成过半,项目最大跨度桥梁——跨滁河矮塔斜拉桥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实物工作量完成超60%,崇太长江隧道掘进里程超过5000米;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完成实体工程量的35.4%,总长15.57公里的“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苏州东隧道,“通甬园梦号”盾构机已累计掘进超过5000米。如今,智能建造技术使隧道贯通精度达毫米级,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施工机械全自动控制,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断攀升。铁路建设的转型升级,让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成为全球标杆,更使“中国建造”品牌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占据制高点。

当列车穿越天山山脉、驶过长江大桥,它承载的不仅是旅客与货物,更是一个大国对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这种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的发展模式,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转化为亿万人民的幸福实景。(苗瑞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