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连日来,位于东海县水晶城3号馆的黛瑞森手工穿戴甲展销柜台,一副以掐丝珐琅工艺复刻的《千里江山图》穿戴甲套装,吸引着众多中外客商驻足品鉴。
从2018年的小作坊起步,到如今日均发货4000副、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的行业标杆,黛瑞森穿戴甲公司用6年多时间,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深度融合,在不足1毫米厚度的甲片上开辟出一条文化出海的新赛道。2024年,公司跨境电商销售额占比超4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成为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小而美”的典范。
“水晶雕刻讲究‘以刀为笔’,而穿戴甲是‘以甲为纸’。”出生于水晶雕刻世家的李轩,自幼便与“精微艺术”结缘。2018年,他创立黛瑞森穿戴甲公司,最初以拼多多、1688等平台的线上零售为主。伴随着市场的变化,李轩敏锐地察觉到,仅仅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难以为继。
“当时一副穿戴甲卖9.9元包邮,利润微薄,大家拼价格拼到‘骨折’。”李轩笑着回忆。于是,在2020年,他果断转型,将业务重心转向供货链和批发业务。
这一转型不仅为黛瑞森穿戴甲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李轩实现心中的文化梦想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一次外出学习交流中,李轩发现成本百元左右的穿戴甲在海外售价超千元,这让他意识到,美甲不该是流水线上的快消品,而是能传递文化的艺术品。于是,他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穿戴甲的设计中,如掐丝珐琅、景泰蓝、青花瓷、皮影、浮雕等。
这些原本只能在博物馆或艺术品展览中看到的工艺,在李轩的设计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我想通过穿戴甲这个小小的载体,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李轩说。这一理念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回应,许多客户在收到黛瑞森穿戴甲的产品后,都被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所折服,纷纷下单复购。
如今,在黛瑞森20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20多名美甲师俯身案头、各司其职:有人专攻掐丝走线,有人精研色彩调配,有人将东海水晶雕刻技法融入甲片浮雕。李轩端详着甲片与员工们探讨:“这根云纹线条再延展一点点,就能多添三分飘逸。”
守正不守旧,创新有根基。李轩经常问自己,如何坚守住品质?就从创新发力,要做别人不敢为之事。这种文化自信催生了独特的创新实践。白天接待络绎不绝的取经者,夜深时则沉浸在甲面图的设计中。“一般有了新想法我就会及时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自己设计,如果太忙了就把想法告诉设计师,由他们不断打磨和完善,之后交由我来定稿,最终再交到美甲师手里进行制作。
在创新突围的道路上,技术研发与跨界合作双轮驱动。李轩带领团队持续攻关新材料、新工艺,将现代美甲艺术与传统技艺熔于一炉。这种“传统技艺现代表达”的融合创新模式,使黛瑞森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屡获设计大奖,销售额逐年攀升。同时,李轩还鼓励更多的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加入到穿戴甲的创作中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打造出穿戴甲行业的标杆。”李轩表示。他的这一愿景也正逐步变为现实。如今,黛瑞森穿戴甲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领军者,这种“文化芯片”式的产品开发理念,正在重构美甲行业的价值维度。
乘着跨境电商的东风,黛瑞森加速布局全球市场,构建起“双循环”模式———对内深耕国内市场,对外通过亚马逊、TikTok Shop等平台触达全球各地消费者。特别是欧美市场,对黛瑞森穿戴甲的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许多欧美客户在收到产品后都纷纷表示赞赏和认可,并主动寻求长期合作机会。
几天前,一名甘肃老板专程来到东海交流学习。在参观了黛瑞森穿戴甲公司的生产线和展销平台后,他深受启发和鼓舞,表示要将藏族文化融入穿戴甲的设计中,既提升美甲的品质,又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赋能需要合力,我们愿做民族美学出海的接驳站。”李轩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和支持,他愿意与更多同行一起努力,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东海县穿戴甲产业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作为产业集群的缩影,黛瑞森的故事印证着行业的发展密码———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中国制造不仅能乘风破浪,更可成为文明互鉴的使者。
在连云港民营经济的热土上,更多“小而美”的创新力量,正沿着“一带一路”绘就新的出海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