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173.9亿人次,同比增长4.0%,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持续旺盛。这一亮眼的成绩,不仅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性活力,更勾勒出一幅“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生动图景,彰显了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扎实步伐。
人来人往、车流穿梭,流动持续旺盛背后是更密、更智慧的交通网,折射出我国经济的活力。一条条繁忙的线路、一座座热闹的车站、一列列疾驰的火车,是现代化铁路网越织越密、旅客运输能力持续提升的见证。今年一季度,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52亿元,规模总体保持高位。分方式看,铁路、水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2%和10.2%。密织的交通网如同一条条动脉,让“流动中国”血脉更畅通,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更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坚实交通支撑。
“流动中国”的活力里,藏着经济发展的密码。一季度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完成10.7亿人次、1.9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9%、4.9%;公路人员流动量完成160.7亿人次,同比增长3.9%。数字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民众出行需求的“井喷式”释放,更映射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活力涌动。从冰雪旅游的火热到特色美食的风靡,从企业组团 “出海” 拓展业务到县域内需潜力的不断释放,人员流动的热度与经济发展的动能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它们见证着消费市场的蓬勃,展现着地域间的紧密连接,拉动内需的力量正强劲释放,促进资源流通与经济循环。
科技赋能温情服务,绘就“流动中国”的壮美画卷。在出行路上,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更为旅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飞龙”“金凤凰”“复二代”等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投入运营,科技感满满的“复兴家族”将带给旅客更便捷的出行体验;警用巡逻机器人全天候保障站内旅客安全;智能候车亭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候车环境;“智能充电座椅”“智慧健康小屋”等种种焕然一新的“黑科技”,以更高效率、更高品质、更好保障的服务,让出行的路变得更加“智慧”,让“流动的中国”变得更加温馨。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的“晴雨表”。一季度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开局良好,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内在活力。我们坚信,纵横的铁路、飞驰的列车,会继续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驶向远方,让“活力中国”元气满满、生机盎然。(许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