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金陵——非遗里的生态文化③ 碎布料二次利用成了立体绣载体 “金陵绣男”技艺曾在人工心脏上“开花”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2-02 16:15

手拿一块白布,攥着一根绣花针,肉眼几乎难以看见的蚕丝线,在他灵巧的手间穿梭,一只憨态可爱的大脑袋“蛇宝宝”形象逐渐呈现。在南京市民间布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瑞雷的工作室,若非亲眼看见他展示绣花技艺,可能很难分辨满屋的作品是什么技巧制作而成,丝线成为精细的“笔触”,创作出巧夺天工的作品。高瑞雷被称为“金陵绣男”,除了平面绣,他还将各种碎布、边角料再加工,绣成立体的戒指、首饰,他也善于表现各种珍禽鸟类的灼灼身姿。

高瑞雷自小与母亲学习传统布料工艺,兄弟三人中,只有他一人继承了母亲刺绣手艺。他还使用“盘金”“盘银”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金陵绣”,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我的工艺特点就是一画、二绣、三上色”他说。他一边绣一边问记者,这线你能看到吗?原来,他手中的线型号被称作“一丝”,也就是将一根线“劈丝”成多条线,每条只有零点零几毫米粗细,不仔细看,仿佛银针凭空飞舞。

“今年是‘双春年’,因为有两个立春,所以我就绣了两条蛇在上面,中间的牡丹花,取谐音‘繁花似锦’之意。”他的这幅作品上,左边是一条小青蛇,右边绣了一条白蛇,周围还有蝴蝶飞舞。高瑞雷告诉记者,这幅作品他从去年8月便开始构思,绣制则需要一周的时间,如今已经做出五六款,除了店里的,还有几幅正在外面展出。

“今年我有一项创新,正常在绣片上绣花后,会将很多边角料二次利用,各种形状的小边角料会变成各式各样的小蝴蝶、小花朵,通过二次加工和缝制,再粘贴到面料上,形成一个废物利用的模式。”高瑞雷介绍,别看这些不起眼的小边角料,它们在缝制技艺下,由布面的平面作品变成了立体作品。除了作画,他用边角料绣成具有立体感的蝴蝶、花卉,再制作成戒指,用独特的材料制作成新颖的首饰。蛇也作为主题被他用在循环利用制作而成的饰品中,五颜六色的小蛇纹样变成发卡,点缀有小小的珍珠,巧妙而精致,令人赞叹。

记者了解到,高瑞雷的绣线还在人工心脏瓣膜产品上开出“花”来。原来,这些人工心脏瓣膜产品,主要由“动物组织制成的瓣叶材料”和“镍钛合金支架”两部分组成,将瓣叶材料固定在支架上的步骤,都是采用手工缝制的方式进行。高瑞雷被邀请为圣德医疗缝纫女工培训,探索能从传统绣工的角度进一步碰撞出更多有关缝纫技巧的火花,努力让起源于欧洲的人工心脏瓣膜产业实现本土化发展。

手中的“针”功夫为普通的布料注入了生命,更为跳动的人工心脏“补心”,高瑞雷也在不断扩展选题。他绣制的各种鸟类,从传统绘画中将各种珍贵鸟类的造型摘出,绣制成如“百鸟朝凤”一般的首饰盘,将长江流域的花草、鸟类形象收集,不断展现非遗传统中的生命之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