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新作《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举行新书发布活动。
《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是韩毓海“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导读”课讲稿结集,选讲的经典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代表作品。本书在对西方思想理论进行拆解、重述的过程中,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做了深刻而生动的阐释,是一部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新作。
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在本书作序说:“这些年,北大建设了几百门通识课,‘大学小课’显然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门。中文系的教授,给中文系的学生讲资本主义金融问题,到底讲得怎么样,难道不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吗?韩老师开了一门跨越几千年,从政治思想史到社会思想史再到经济思想史的跨时空跨领域的课,这就是北大的气度。他在北大师生中有好些知音,我也盼望,这本书能为他赢得更多知音,韩老师的‘心事’,要有人听。”
在新书发布活动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黄志坚认为本书的“重读”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里重读,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学者关注当下、奉献才智的一种情怀和担当,作者对经典的解读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梳理西方文明的同时,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这些经典的扬弃和超越,同时立足中国现实和历史文化,通过把握西方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来龙去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今现实,感知文化根脉。作者打破学科界限,对西方文明进行全景式重构,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表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和了解西方文明。
韩毓海分享了这本书写作的缘起,他介绍到2014年5月4日上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汇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举措时,讲到了要开展“小班教学”,只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学术前沿的课程,只要目前世界一流大学有的基础课、前沿课,都要争取开,即使只有几个学生选,也支持教授开课。“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导读”这门课,就符合这样的原则,它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课,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都有这个课,只不过他们那是开大课,而不是小班教学。韩毓海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峰,讲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我们也不能离开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去孤立地讲马克思主义。从2017年第一学期起,他在北大开设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导读”。这门选修课采用的是小班教学的方式,这也是响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举措,所以,把它称作“大学小课”。最简要地概括这门课的讲解线索,那就是:不仅描述了西方学术自欧洲向美国的转变,而且,也解释了这种转变的实质——从自由劳动的共同体,向着资本主义体系的转变。 “我想说明的是:使得一个人文学科的教授冒险去阅读经济学的理由,不在于浪漫的空想,而恰恰在于怎样从伦理的角度去反思这个高度生存竞争的世界。这并非‘自作多情’,而正是一种冷静的态度。”韩毓海说,“到了我这个岁数,许多事情其实不必再做,更不必拼命去做,写书并没有那样重要,多写不如少写——这些道理我也懂。但对我来说,有些事情不做,总是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