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解读“非”凡大陆,《关于非洲的八堂课》探索非洲文化之魂
2024-09-05 11:15

9月4日到9月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非洲这片美丽的热土也激发了无数人的兴趣与好奇。非洲大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曾遭受惨痛的殖民统治,明珠蒙尘,非洲文学一度成为世界文学的边缘存在。

近些年来,非洲文学突飞猛进,众多非洲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展现非洲文学、文化的魅力。对于国内读者而言,如何理解这片“非”凡大陆的文化之魂,如何解读非洲文学的思想闪光,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有“非洲的塞缪尔·贝克特”之称的法国非裔作家阿兰·马邦库全新力作《关于非洲的八堂课:法兰西公学院课程讲稿》或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阿兰·马邦库

八堂课带你重新认识真正的非洲

《关于非洲的八堂课:法兰西公学院课程讲稿》根据本书作者阿兰·马邦库在法兰西公学院的讲稿整理而成。阿兰·马邦库1966年出生于刚果(布)的黑角市,拥有法国和刚果(布)双重国籍,现定居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其代表作有《打碎的杯子》《豪猪回忆录》《明天,我二十岁》《黑角之光》等。22岁时马邦库在法国求学,1998年发表小说处女作《蓝-白-红》并一举获得当年的“黑非洲文学大奖”,2012年,他的作品被授予法兰西学院亨利·加尔文学奖,也曾入围2015年布克国际奖终选名单。2021年11月,他荣获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2022年担任布克奖的评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邦库是法语世界最知名、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最负盛名的非裔作家之一。

2015年,法兰西公学院法国文学和现代文学教席教授邀请马邦库主持艺术创作年度教席,这是公学院首次聘请作家担任该教席的主讲人。马邦库在公学院的课程推出后受到公众和法国媒体的热烈欢迎,这八堂课的讲稿被集结整理并出版。“我满怀喜悦地向大家推介我的八堂课,借此我们可以平和有礼地重读我们共同的过去,如同接受一次对话的邀请。唯有如此,我们的存在再不会受偏见束缚,我们的未来再不会受奇谈怪论污辱。”在书中马邦库写道。

这八堂课的内容涉及非洲的文学写作、文化甚至政治视野等多个方面,第一堂课从黑人文学的历史发展说起,第二堂课探讨“黑人性”,第三堂课围绕非洲文学探讨的若干主题展开,第四堂课讲述非洲文学在法国的出版情况,第五堂课深入民族文学与政治煽动,第六堂课则面对历史讲述非洲与“黑色法兰西”,第七堂课回顾黑非洲的内战与儿童兵,最后一堂课围绕卢旺达大屠杀展开。这八堂课表达了作者对非洲文化与全球文化和平相处的强烈渴望。

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

从文化语境认识一个“流动的非洲”

在很长时间以来,在西方作家笔下的非洲题材都侧重于描绘秀丽的风光、野蛮无知的土著和神秘愚昧的社会习俗,文字中暗含着欧洲文化和白人种族的优越感。1921年法国人将龚古尔文学奖颁发给加勒比地区的黑人作家勒内·马朗的小说《霸都亚纳:真正的黑人小说》,非洲法语文学才正式进入了西方读者的视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一批年轻的学者站了出来扛起了反殖民主义的大旗,通过文学创作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黑人凝聚在一起。在他们的笔下,非洲不再是眼前现实的非洲,而更像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本书的导读作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成富指出,为了消除偏见以及提振信心,非洲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把“传统的非洲”描绘成“现代欧洲”的对立面。控诉殖民历史,直面社会现实是当今非洲法语文学的特点之一。

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非洲法语文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存在,刘成富分析认为,一方面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没有文字记载的传统,早期文学主要是口口相传的英雄史诗,这些作品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被整理出版,并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另一方面在很长时间里世界文学的话语权被西方人操控,似乎非洲人在文学创作上有先天的缺陷,根本不能与西方作家平起平坐、相提并论。非洲作家早就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他们试图终结在文学创作上的附庸地位,而且坚信将来有一天最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读马邦库的《关于非洲的八堂课》,可以让我们对非洲、非洲文化、非洲历史和非洲人的认识又深刻许多。”刘成富写道,“在倡导‘文化多样性’‘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从不同的层面通过非洲法语文学来认识和了解非洲,尤其是非洲各民族在文化方面的诉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