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作家申赋渔创作的新作《半夏河》在南京举行新书首发暨读者见面会活动。“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师朱赢椿,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王林军、副社长罗大明、副总编辑朱婧出席活动,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以视频形式表达对《半夏河》一书出版的祝贺。
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书《半夏河》是继《一个一个人》《匠人》之后申赋渔“个人史三部曲”的终曲,是他写给故乡的一封信。记录了作者“出逃故乡,用写故乡的故事疗愈自己、父亲和故乡最后都达成和解”的过程。
徐海表示,今日发布的新书《半夏河》,其内容与《一个一个人》有着相似性与延续性,语言更精粹,人情更纯真,装帧设计上更是将文字的美与插图融合,精巧优雅,对他个人乃至读者们都有着一如既往的吸引力。
王林军从编辑、读者两种角度,畅谈关于新书《半夏河》的想法。他作为编辑是申赋渔的第一读者,对他的作品十分熟悉,在此前《光阴》《一个一个人》两本书的默契合作基础之上,策划并迎来了《半夏河》在苏美社全新推出。作为读者王林军认为申赋渔的文字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他用质朴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情感,用跌宕起伏的写作手法打动了每一位读者。
申赋渔的大部分作品以“历史”和“故乡”为主题,从“时间维度”与“空间距离”中进行创作。他在时空交错中,一次次远走他乡,又一次次回望故乡。新版《半夏河》,便是记录其从记事以来至18岁前生活的故事,也是深入了解申老师童年经历甚至文学起源的作品。
新书揭幕后,本书作者申赋渔与装帧设计者朱赢椿、封面及插图绘者朱婧展开对话交流。申赋渔从书名《半夏河》的由来聊起:半夏河,是与其童年生活紧密相连的一条小河,是故乡的象征与代名词,恰好本书的写作手法也正如水彩一样缓缓流淌,因而得名。申赋渔也分享了与朱赢椿探讨《半夏河》设计的背后故事,称赞朱婧为本书所绘制的插画场景都与其童年生活如出一辙。
朱赢椿分享了《半夏河》的设计思路,“芦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乡村场景和童年玩耍经历的回忆,他还介绍了本书封面的特别之处:展开封面、封底,完整的一幅画便呈现出来,茂密的芦苇丛里藏着小河边的神秘与乐趣。
朱婧分享了她在创作封面与插画时的想法。为呼应书名中的“半夏”,她实地观察了6月还未开花的芦苇丛,描绘出芦苇鲜嫩期的形态,并在茂密繁杂的芦苇丛画面中,加入了虫鸟、野花等元素,融入儿时的记忆。而书中每一幅插图的灵感,都源自朱婧阅读后的真切感受与体会。
《半夏河——故乡离我一万里》是一部充满温情与思考的作品,它不仅是申赋渔老师对故乡记忆的深情回望,更是他对人生和情感深度探索的结晶。在书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引入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故乡——申村。那儿的河流、田野、老屋,以及那些陪伴他成长的人物,都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个充满温暖与回忆的世界。
此次,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对《半夏河——故乡离我一万里》进行了细致地修订和图像增补,由朱赢椿老师亲自操刀进行装帧设计,赋予了书籍新的视觉魅力和文化艺术价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