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又火了!这只“江苏猴子”为何经久不衰成为经典IP?南大教授这样说——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8-21 14:42

伴随着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破圈,不少人将关注的视角集中在了游戏的主角“悟空”身上。这只从中国传统文学名著《西游记》中走出的“猴子”,屡经改编,依然经久不衰,魅力何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苗怀明应邀详解“孙悟空”形象。

孙悟空最早是哪里来的?

“拼凑说”“混血说”,啥版本都有

文学泰斗们对于孙悟空的形象研究由来已久。最先考辨孙悟空原型形象的是鲁迅和胡适,鲁迅主张本土来源说,他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自唐传奇《古岳渎经》中“状若猿猴”“神变奋迅”的水怪无支祁,后被大禹收服协力治水。胡适则认为孙悟空形象可能受到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猴神哈奴曼的影响,后者“能在空中飞行”,“一跳就可从印度跳到锡兰”,“能把希玛耶山拔起背着走”,曾被吞入一老母怪肚中,在里面伸缩变化后又从耳朵里钻出,与吴承恩百话本《西游记》中诸多情节有对应关系。

此外,还有“拼凑说”“混血说”等各种。如陈寅恪将《西游记》的故事与佛经故事联系起来,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是由佛教经典《贤愚经》中“顶生王升仙因缘”的故事和《罗摩衍那》里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拼凑而成的。

季羡林先生则支持“混血说”,表示:“不能否认孙悟空与《罗摩衍那》的那罗与哈奴曼等猴子的关系,那样做是徒劳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把印度神猴与中国的无支祁结合了起来。”来源虽不可稽考,但其散布流传却是有迹可循。

不是“黄毛”“黑毛”

早些年的孙悟空是个“白衣秀才”

我们对于孙悟空的刻板印象,大约是只“黄毛猴子”。《黑神话·悟空》中化用的悟空形象,武力值不减,但外形成了“黑毛”。其实,更早的时候,孙悟空的形象更加让人惊讶。在宋代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第一次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只不过当时还是一幅白衣秀才的装扮,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来助三藏法师西行,并改名为“猴行者”。该话本中已经出现了“女儿国”和“偷蟠桃”等情节的雏形,只不过主张偷桃的反而是三藏,孙悟空还老大不情愿。

后来,各种民间流传的悟空形象逐渐融合,孙悟空也不再是白衣秀才的形象,彻底回归本相。宋元之际,话本杂剧逐渐兴盛,起初多在勾栏瓦舍中演出,格调也不是很高。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孙悟空的形象逐渐正面。元人杨景贤综合历代西游故事,编纂整理出一个完整的取经故事,即杂剧版《西游记》,基本涵盖了后世耳熟能详的大部分情节。稍晚时期流行的《西游记平话》散佚,只在朝鲜人笔记中有残存,其中孙悟空就已经被冠以齐天大圣之名了。

淮安人写,南京人刊印

最为熟知的“大圣”形象诞生于江苏

大众认知度最高的“孙悟空”,来自明代小说《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众说纷纭,但目前最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它是淮安人吴承恩的作品。苗怀明教授介绍,吴承恩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听南来北往的故事,因此拥有了瑰丽的文学想象力。

吴承恩生活的明代是大运河淮安漕运最繁忙的时期,也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游记》中可以窥见许多商业繁荣的产物,如邸店、客舍,《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代,唐代是没有邸店和客舍的,但吴承恩所生活的明代运河城市淮安,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运河南北通达滋生了这类生意的发展。

吴承恩在淮安写作了《西游记》,但《西游记》最早的刊印却是在南京。苗怀明介绍,南京在明代是知名的出版中心,刊刻了众多的小说。《西游记》流传最早的刊本是金陵世德堂本,金陵世德堂本序的作者陈元之正是南京人,南京对这部著作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西游记》流行于大江南北并经久不衰,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终于底定,真正成为了那个嫉恶如仇和充满反抗精神的孙大圣,并内化为这个民族精神中宝贵的一部分。

“七十二变”赋予充分的想象空间

孙悟空的成长满足了民众的期待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怎么变都不让人意外。”苗怀明表示,《西游记》的小说定位,给大众留足了想象的空间,这或许是作品屡经改编,衍生出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多种产品,依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的接受度比较高,尽管开脑洞。”

苗怀明教授告诉记者,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孙悟空的成长史。“西行”在旁观者看来,不过是一场艰难而漫长的集体行走,但对参与取经的各位成员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其意义就在行走本身。从东土大唐到灵山乐土,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生命历程,也是一个逐渐成长的人生历程。其间,既有肉体上的折磨和考验,更有精神上的修炼和升华。“这是一次奇特的精神漫游,在孙悟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苗怀明说。

苗怀明表示,借助《西游记》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悟到很多的人生的道理,另外也让我们看透人生。“人生它往往不是圆满的,所有的人将来都要走向社会,我们一定要告诉大家,社会是很复杂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温室里面。西天取经取到经文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把握转瞬即逝的每一寸时光。每个人看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取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