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小”秋葵种出“大”效益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4-07-25 10:01

7月17日一大早,在海安市白甸镇刘季村蔬通农场的秋葵种植区,连片秋葵长势蓬勃,淡黄色的花朵、形似辣椒的秋葵果实长满枝头,工人们趁着阳光未盛,忙着在田间采收秋葵。大约七点,一辆满载2000斤新鲜秋葵的卡车驶向无锡,当天下午,这些秋葵就会出现在无锡的农贸批发市场。

图片

农场负责人杨钟明介绍,秋葵以其降糖降脂、增强抵抗力等保健功效,以及脆嫩多汁、滑润不腻的口感,被誉为“植物黄金”,深受消费者喜爱。为确保秋葵的新鲜度,采摘工作通常在清晨五点开始,首批货物在七点前发往上海、无锡、南通、扬州等长三角地区,中午或下午即可进入市场。

图片

“长度在10厘米~12厘米的秋葵,黏液最为丰富,口感也更加脆嫩,我们平时在挑选的时候,可以用手掌丈量,以三分之二个手掌长度为最佳。”杨钟明介绍起挑选秋葵的诀窍。他是一位有着7年秋葵种植经验的“专家”,他引进的国外品种,以其笔直、圆润的果形,优越的口感和耐储存性能,在市场上稳占一席之地。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现在的150多亩,从种植到收获,每个环节他都严格把控,确保秋葵的品质。据他介绍,采摘期从5月份持续到10月份,近期正值采摘高峰,每日可采摘5000斤左右。

据了解,秋葵种植、管护、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采摘期每天需要30多名工人,给附近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从五月份采摘开始,刘季村村民王富珍一直在基地务工。“早上就开始采摘,中午打包,采摘的周期长,这段时间我们的收入都不错。”在基地务工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王富珍心里特别高兴。

图片

“今年的亩产量预计达到4000斤左右,亩产值约1.5万元。”杨钟明表示,在后期,他们会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秋葵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种植技术,以提高秋葵的品质。

图片

近年来,刘季村党总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探索高附加值产业,打造“优质菜园”“特色果园”,同时带动村民就近务工,让小秋葵种出了大效益,拓宽了富民增收路。村里还积极打造农产品直播间,拓展农产品销路,并计划围绕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综合一体的农家乐,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通讯员 李仁霞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陈永辉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