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端午节传统美食,粽子登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我们熟知的粽子,一般都是三角状、四角状的,而在南京溧水,一种独特的螃蟹粽子曾是当地人端午节的独特记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南京溧水晶桥镇杭村竹窠里, 80后村民吴治平不仅把螃蟹粽子的包法传承下来,还对其进行改良,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他精心改良的螃蟹粽子,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一个都仿佛是一件艺术品,令人赞叹不已。在市场上,每个螃蟹粽子售价高达100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6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吴治平家里,亲眼目睹并记录下了这位手艺人制作螃蟹粽子的全过程。
用香草代替传统粽叶
螃蟹粽子增加了文化内涵
上午9点,记者在村口见到了拿着镰刀在割草的吴治平,只见他往路边草丛里一探,就能在一堆叶子相似的植物中准确判断出哪种是香草。
传统的粽叶都是用芦苇叶、箬叶,他割香草有什么用途?记者提出了疑问。吴治平说:“‘螃蟹粽子’其实也叫‘香草螃蟹粽子’。香草学名‘丹麦草’,又称 ‘饭草’‘扁担草’,是螃蟹粽子的原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粽叶。”从文化意义上,吴治平解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寄托他高洁的品性,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他,所以用香草更有意义。”
吴治平把割来的香草全部拿到河边清洗后,再放进盐水里进行浸泡。他告诉记者:“浸泡的目的一是杀菌,二是保持叶子新鲜,要浸泡一个晚上的时间才能使用。”说着,吴治平从屋子里端出了一盆已经浸泡好的香草,随后将所有配料准备好,向记者介绍和展示螃蟹粽子的包法。
螃蟹粽子的包法与传统粽子不同,螃蟹的身体是通过挂、穿等手法编织出来的,方法类似于编凉席,但编凉席是单层,编螃蟹身体是双层,程序更复杂。螃蟹身体编织出来后,把糯米、腰豆、红枣、红豆、绿豆等馅料灌进去(螃蟹上市时,还会把蟹肉放进去)。做到这里,吴治平补充道:“以前长辈包的螃蟹粽子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后来我自己把八只脚、两个大钳子和两只眼睛都加上了。”
吴治平是一位手艺人,在他看来,没有腿、没有眼睛的螃蟹是不完整的,所以在他的改良下,同样用香草给螃蟹加了八只脚和两个大钳子,用浸泡过的红豆做眼睛。这样一来,螃蟹就更加形象了。
吴治平告诉记者:“这款螃蟹粽子是他在2016年左右创作出来的,2019年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为了保护自己的创作,他还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后来,他又用干的香草做香囊,用编织螃蟹粽子类似的方法制作工艺品“螃蟹手表”,由螃蟹粽子衍生出来的作品越来越多。
凭借着独特的手艺
变身非遗传承人和乡土人才
采访过程中,吴治平向记者讲述,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富裕,外婆就教他草编、剪纸等手工作品当玩具,最初螃蟹粽子的包法他也是从外婆那里学来的。
2006年中专毕业,他先到一家工厂上班,后来又跟随舅舅到上海做监控网络。“做着做着就发现,我并不喜欢这个工作。”吴治平回忆,2014年他决定辞掉工作,回来做自己喜欢的手工,身边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回到家后,他在家里做草编、剪纸,虽然手艺越来越好,但没有市场让他陷入了迷茫。在长辈看来,他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终于在2016年下半年,他认识了一些做陶艺、风筝、捏面人等类型的手艺人,人家看他作品做得好,于是推荐他去学校里教学生做手工。
吴治平清楚得记得,他去的第一所学校是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他说:“我一个中专生,能进高中学校讲课,多荣幸啊!”从此以后,吴治平找到了方向,他不仅去推广自己的手工艺作品,还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获得了大专文凭。他不满足于此,仍然坚持学习,目前正在攻读本科课程,争取早日获得本科文凭。
最近几年,凭借着一个个精巧的螃蟹粽子,吴治平成了溧水的红人。曾经连续三年端午节,央视通过《焦点访谈》《正点财经》等栏目报道他的螃蟹粽子。其中,在《焦点访谈》中的报道内容就是他作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教小朋友编织螃蟹粽子的事情。70多岁的外婆在电视上看到了他,自豪得跟亲戚朋友说:“咱家治平出息了!”
2017年,吴治平被评为溧水区的非遗传承人;2020年,他又被确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有了这两个身份,吴治平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
2023年端午节前后,吴治平连续10余天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登上南京热搜及全国热搜,有网友评论他的螃蟹粽子是粽子“天花板”,也有网友表示螃蟹粽子应该“C位”出道。可是由于制作螃蟹粽子太繁琐,从准备原材料、编织粽子到煮熟都由他一个人完成。所以,他以前只接当地的订单。
积极践行“三带”使命
接下来想带着村里人共富
在乡土人才证书的右上角,三行红字格外亮眼,吴治平意味深长的说:“‘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是乡土人才的使命,我能做的,就是一一付诸实践。”
2016年至今,吴治平曾在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龙江小学、石鼓路小学、晓庄小学、凤凰花园城小学、芳草园小学、云鹤中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学校教授草编、剪纸等手艺,目前他还是南京三所学校的外聘讲师。节假日,他就自带原材料去周围社区(村)免费教大家编织螃蟹粽子。他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深意:“借着编织螃蟹粽子的机会,让更多人记住我们当地这个传统,同时也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手艺。”在吴治平看来,“带领技艺传承”他做到了,而且一直在做。
离开时,记者在竹窠里村口看到水塘里养着许多螃蟹。吴治平说:“我想通过螃蟹粽子让更多的人知道溧水螃蟹。”无论是政府组织的活动,还是民间活动,吴治平都会被邀请过去展示螃蟹粽子或螃蟹草编,时间充裕的话,他还会现场教大家编织。每次出去参加活动,他都再三向大家介绍他来自溧水,他的螃蟹粽子手艺属于溧水,目的是把溧水的螃蟹推广出去。
螃蟹粽子的价格已经卖到了100元/个,基本都是客户定制。吴治平之前没有精力做线上推广,6月5日随手发了一条自己在编制螃蟹粽子的视频,一天时间就获得了近15万的播放量,很多网友在咨询螃蟹粽子怎么买。
见识到网络力量的强大,吴治平也有了规划,接下来他继续发布螃蟹粽子的视频,接到订单后给周围村子里的老人、妇女编织,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另外,对于他最拿手的螃蟹粽子,他又有了新的创意,他认为螃蟹分公母,螃蟹粽子也得分公母,这样才更加灵动。
又是一年端午节,吴治平在赶制螃蟹粽子订单的同时,又创作了一些手工作品,比如用香草编出其它形状的粽子,剪出屈原《离骚》、粽子、五毒等剪纸作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塞塞
视频剪辑 庆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