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博物馆很重要”,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很多人羡慕南京的“六朝烟水气”,而遍布南京的各个博物馆则是六朝烟水气的最好承载者。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
确实,在南京这样一个文化脉络荟萃之地,文物古迹可谓俯拾即是,只要稍加留意,那些璀璨而珍贵的文明遗迹,恰若一座“露天博物馆”,给历史文化爱好者以惊喜。在南京,六朝的遗存在国内堪称一绝,尤其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像,距今约1500多年,仍屹立不倒。而修正后的这些遗迹,更加便于文物爱好者的观摩,加上安全的保护设施,更让这些举世瑰宝在零距离被参观时能够永葆长春。
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宋齐梁陈王侯墓遗址,遍布南京栖霞、江宁等地。紫牛新闻记者也选择了几处极具代表性,也便于市民游客前去打卡的遗址,前去近距离观摩。
萧恢墓石刻简介
陵寝紧挨着,兄弟或情深?
萧梁王朝:《琅琊榜》原型与中国顶流家族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位于栖霞区联合村的梁鄱阳郡王萧恢墓石刻。从市区出发,经玄武大道往栖霞方向,辗转踏上栖霞大道,从一所驾校旁边的巷子穿越往北,再折向西,一座社区健身活动广场即映入眼帘。此时,我们即可发现,两座雄壮至极的辟邪雕像,静静矗立在此。这里就是萧恢墓石刻所在地。
南京最著名的辟邪雕像,是“市徽”原型萧景墓石刻,也是游人打卡最多的石刻之一,位于栖霞大道和十月村路交汇处。而我们这次所前往的萧恢墓石刻,两只石兽中其中靠东的这只,和萧景墓石刻那只市徽原型犹如“孪生兄弟”一样,简直一模一样。只见这只神兽身高两米有余,张着大嘴,一只巨大的舌头下垂,昂首阔步,这种雄伟是后世同样的神道兽难以比及的。
南京市徽辟邪原型的“孪生兄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萧恢神道石兽像的西侧,平行的是其弟梁忠武王萧憺的神道石首,虽仅存一只无头大石兽,但藏于身下(后世搬移至此)的两只小石兽非常难得,在同时期的亦非常少见。
萧憺墓石刻遗址还存有巨型赑屃一只,尺寸远大于后世,线条优美,艺术造诣极高。而更加珍贵的是,萧憺墓还存有墓碑,是现存最为完好的六朝墓葬碑文。墓碑高五丈,上面刻着“梁故侍中尚书史兴忠武王碑”,上面刻着一条盘绕的“螭龙”,下面是一个圆圈。石碑侧面分成八块,上面雕刻着飞禽走兽的图案。其上的铭文比较完整,共有2800多个汉字,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剧中一开始就告诉了大梁皇帝姓萧,都城金陵。熟悉历史的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取材南京六朝中的萧梁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两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们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这些家族总能挤进金字塔的顶端,身居高位、荣宠显贵。而萧恢和萧谵所在的“兰陵萧氏”可是东晋末年到隋唐数百年间,天下最显贵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汉朝开国宰相萧何。
西晋永嘉之乱,萧氏家族南迁,为南朝重要侨姓。在定都南京的六朝当中,齐、粱两朝都是萧氏家族建立,仅仅在齐、梁两个朝代,萧家就出了16位天子,30多位宰相。比如萧恢和萧谵都是萧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萧恢自幼聪颖,7岁时便能通晓《孝经》《论语》之义。他擅谈笑,爱文酒,涉猎史籍,轻财好施,颇有士大夫风范。萧谵则精于政事,颇有政声。
甚至在隋朝统一南方之后,金陵王谢等南方侨姓世家相继凋零,而萧家依然活跃在舞台中心。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就是出身兰陵萧氏,萧氏又成为隋朝外戚,满门显著。曾与武则天争宠的唐高宗李治的萧淑妃,也出自兰陵萧氏。整个唐朝,萧氏更是拜相者达10人,仅仅萧岿一支就有八人入相,史称"八叶宰相"。后世欧阳修、宋祁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赞道"摇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终当继八萧"。
梁国两位兄弟萧恢、萧憺兄弟的墓葬,平行建造,或许也说明了兄弟情深。也正是要感谢他们,让游客来到此地,一次就能打卡两个约一千五百年前的珍贵“露天博物馆”。
陈文帝与梁昭明太子“挤着”葬
萧统:史上最有才华的太子
南京的不可移动文物,散落在郊区乡野颇多,有时倒并不是不好找,只是确实需要花一番功夫。南朝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的所在地正是如此。从萧恢墓石刻到狮子冲,路程并不远,大约7公里左右就到。狮子冲一带仍是“风水宝地”,周边墓园环绕,永宁陵石刻正是在永安陵园停车场的南边不远处,需从停车场旁边的小道进入,路过一片水库,随后眼前豁然开朗,两座神兽对称并立,东兽双角称天禄,西兽独角称麒麟,这也很好的让大家区分了辟邪、天禄以及麒麟的区别,避免了以往一见六朝石兽就喊“辟邪”的尴尬。
永宁陵石刻简介,上面也提及了萧统墓
东西双兽
就在永宁陵同一地,梁太子萧统墓或也在此。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南朝梁宗室大臣、文学家,后世称为“昭明太子”。两人的墓葬紧挨着,连介绍的说明都只是用了一个资料指示牌。萧统墓中出土的羽人戏虎及竹林七贤砖雕,也是异常珍贵。要说《琅琊榜》中哪个人物最令人怀念,那恐怕是只在人们回忆中出现的祁王萧景禹了。萧景禹是梁帝萧选长子,出身高贵、贤德备至,最后却因小人的设计与梁帝的猜忌而死。种种迹象显示,萧景禹的原型正是我们来到的陵寝的主人,梁武帝的昭明太子萧统。
在历史上,那些没有能成为皇帝的太子总是充满悲情,有说不尽的“皇太子秘史”。而萧统却是一个以才华超越宫斗的太子。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他出生这一年,恰好是梁武帝正式登基开创萧梁帝国,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萧统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5岁时通读《五经》,全都能理解和通读。十四岁被立为皇太子后,梁武帝曾令他统领政务,问奏百事,他都能辨明是非曲直,同时他性情善仁,侍亲至孝,深爱黎民,甚至被百姓比作神仙。可惜他年仅31岁就英年早逝。 虽然在政治上壮志未酬,但萧统完成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他召集文士编撰了旷世著作《昭明文选》,收秦汉以来诗、文、赋、论等各种文体共700余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
因为《昭明文选》,昭明太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很多帝王。《昭明文选》对后世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大诗人李白是绝世天才,但是他曾“前后三拟《文选》”,也就是把《昭明文选》里几百篇作品都分别模仿各家风格,自己写同题作文,以琢磨艺术特色与风格差异。诗仙尚且如此看重《文选》,普通人就更不用说。唐代科举考试重视诗赋,虽然没有官方教科书,但士子们几乎全都以《文选》作为参考书。宋朝人说:《文选》烂熟于心,秀才就有了一半(《文选》烂,秀才半)。到了明清,文选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研究《文选》的著作达到七八十种。今天的南京能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昭明太子在此编选《文选》,刘勰在此写《文心雕龙》,奠定了六朝文学和江苏文脉的基石。
接下来,紫牛新闻记者还前往了萧融墓石刻。这处文物古迹,则是深藏于工业基地的生活区内,朝夕与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相伴。
经甘家巷,进入南京炼油厂7号路,进入原炼油厂中学大门内,我们再度看到一雄一雌两座辟邪神兽,而在靠北侧的辟邪前,有一只头部缺失的小辟邪,这是同时期石造像中仅有的,异常可爱,堪称同时期神品。而一墙之隔,就是朝气蓬勃的炼油厂小学。
正是像这样众多的六朝石刻,组成了南京最有特色的“露天博物馆”群,它们在乡间田野、学校路边,静静守候着南京这块宝地过往的文化积淀。普通市民们可以围绕着他们拍照留恋、锻炼身体;而来自全世界的文博学者和爱好者们,也可以在它们身边,近距离体会到南京深深的历史底蕴。一座座“露天博物馆”,就是南京古今由来的最好见证者,等待着你我的到来!
健身时都有文物神兽相伴,这就是历史底蕴
策划:冯秋红
文字/视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昊 张晨瑆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