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歌会友!香港培侨书院师生到访南师大附小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3-21 12:23

“小南狮是未来栋梁,大雪松下树立理想!”“培侨,我们永远年轻,我们永远前进!”3月20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阶梯教室传来悠扬的童声。南师大附小和香港培侨书院的同学们正在以校歌会友,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沉浸其中!香港师生深度体验附小课堂

20日上午,香港培侨书院40余名师生走进有着122年悠久历史的南师大附小开展交流活动。走进底蕴深厚的杜威院,南师大附小的“小南狮”讲解员为远道而来的香港师生介绍了学校百余年来的办学历程,还分享了可亲可敬的斯霞老师的故事,以及“童心母爱”的萌芽与发展。

为了让香港同学们深入感受古都金陵的文化底蕴,南师大附小美术组的全体老师身着传统服饰,带来一节雅致十足的课程《千年荣华,金陵绒花》。绒花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上千年,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学们了解绒花的工艺特点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制作。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体验了打尖、传花、粘花等制作工序。不一会,一朵朵小巧精致、梅花造型的绒花呈现在同学们手中。同学们开心地将绒花别在发梢、衣领处。

三月的南京,春和景明。明媚的阳光下,同学们来到了南师大附小操场。热身运动后,体育老师带领同学们玩起了“龙行天下”“群龙戏珠”等趣味游戏,操场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香港培侨书院张艺霖老师告诉记者:“南师大附小的孩子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在介绍校史时,他们表达清晰,看得出他们对学校的悠久历史感到自豪。美术课上,老师们将传统非遗融入课程,特别有趣。我们前期了解到南师大附小开设了很多课外活动,也很重视stem教育,和我们香港培侨书院很相似,希望未来能继续多多交流。”

缔结友谊!两校学生互学方言太有趣

张艺霖老师告诉记者,出发前,香港培侨书院的同学们都精心准备了小礼物,特别期待和南师大附小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交流环节中,大家兴奋地找到交换礼物的小伙伴,快乐地分享起来。“我准备了具有南京特色的冰箱贴,这上面有夫子庙、鸡鸣寺等景点。”“我用扭扭棒做了花环和戒指,希望你能喜欢!”

南京话和粤语都极具特色,两校学生还互相学起了两地方言,认真模仿的模样十分有趣。在交流中同学们瞬间拉近了距离。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分别唱响各自的校歌。乐曲声起,心情激荡。朗朗上口的《小南狮之歌》、充满活力的《培侨之歌》在室内久久回荡,同学们以校歌之声,促进友谊之情。

南师大附小姚梅副校长介绍:“今天交流活动我们进行了精心设计。绒花制作是我们的校本课程,体育课选择了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希望香港师生能够感受到南师大附小的课程特色,从中收获快乐。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也开拓了学校师生的视野,加大学校‘爱的教育’办学思想的辐射力度。我们两所学校都曾获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未来也希望两校老师们能一起交流教学经验。”

通讯员 孙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摄影 朱思琪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