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迎春年货丰,吉祥如意满街红。1月20日上午,由亭湖区人民政府和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鱼市口大集在竹林大饭店正式开街。本次大集包含首届盐城腊味节、年货集市、年俗文化展演等环节,汇聚了全市范围内60多家知名的腊味卤味、年货礼品商户,内场外场活动精彩纷呈,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置办年货的好去处,更勾起了许多人对老盐城的美好回忆。
据不完全统计,20、21日两天,竹林大饭店累计迎来了一万多人次的客流量,参加鱼市口大集展销的大部分商户都挣到了钱。
重启记忆 再现鱼市口繁华盛景
鱼市口,这个曾经老盐城的内河码头,市集林立、商贾云集、往来人众。在旧时光里,前往鱼市口采购物资,是家庭生活向好的象征,是生活富足的代名词。如今,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地名被重新唤醒,于一箭之地的竹林大饭店再现昔日的繁华盛景。
走进活动现场,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年货摊位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漫步建军路、滋味盐城年”的喜庆字样引人入胜。年货大街的通道两旁,几十家铺位依次排开,来自全市各地的商户们冒着严寒热情地吆喝着。众多市民冒雨前来,不时驻足品尝、精心选购。香肠、腊肉、咸猪头等各种腊味干货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今年83岁的高大爷一大早就带着老伴过来选购年货,才一小会儿的工夫,老人家就买了一大袋马荠菜干和几斤熟牛肉。高大爷笑着说:“回家蒸包子,这些都是我们每年过春节要准备的,一会儿再去看看香肠和肉圆。”老人稍事休息,又走进人群开始了新一轮的采购。
除了传统的年货摊位外,现场还设有民俗展示区和文创伴手礼集市。舞龙舞狮、淮剧献唱等表演让观众大呼过瘾,市民们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更真切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家乡的传统文化。在文创伴手礼集市上,来自建军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王俊睿和高子航正聚精会神地围坐在老手艺人的摊位前,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傅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灵活翻飞。随着纸屑轻轻飘落,一幅幅精美剪纸作品逐渐呈现在他们眼前。孩子们惊叹不已,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手艺人的高超技艺。
匠心坚守 铸就舌尖上的美味
活动现场,许多盐城本地知名的卤味品牌纷纷展出自己的招牌产品,朱习山卤菜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本地家喻户晓的卤味品牌“领头羊”,今年68岁的朱习山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他从事卤菜行业已经36年,当年凭借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花费四年时间,终于制作出自己的独家配料。多年来,他始终严把配料和原材料关,“我对香料品质的要求非常高,只有最好的香料才能卤出最佳的卤味。”他坚持不加一点色素和防腐剂,始终认为吃得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很多顾客就冲着他家没有“科技与狠活”,才成了“铁粉”。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朱习山不断增加产品种类,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将卤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对于许多盐城人来说,朱习山卤味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在这次鱼市口大集中,除了老字号的腊味卤味外,还有许多年轻80后、90后带来的卤味品牌。作为就宠我卤味的负责人,朱伟在开幕式现场与广大市民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从最初从事媒体工作到后来自主创业,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无论怎样,她始终坚持不懈,努力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卤味行业,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和匠心,她终于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如今,她的卤味店生意红火,产品供不应求。朱伟说:“今天很高兴参加鱼市口大集,有机会与众多前辈交流学习,感觉收获满满。”
市民认可 供需两旺有市场
“老板,滨海香肠再给我来二十斤。”21日一早,市民汪先生就来到八滩正宗周记香肠捆蹄摊前,又买了二十斤香肠。“我就是滨海人,特别喜欢吃滨海香肠。虽说香肠满大街的有得卖,我自己也可以做,但口味离正宗的滨海香肠总是差点。”汪先生告诉记者,“昨天我在这个摊子特地买了少量的回家尝尝,发觉口味就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今天一早就赶了过来再买二十斤,给我姐姐十斤,一家十斤准备过年。”
通讯员顾善济 倪静 唐承兵/文 杨毅 张一轩/图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