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六年磨一剑,遑遑400万字《扬州通史》正式出版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2-04 21:32

12月4日,《扬州通史》出版座谈会召开。该书是扬州市委市政府主持推动的大型学术研究工程,由市委宣传部委托扬州大学组织编写,于2017年启动编撰,至2023年11月正式出版。这是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项重大工程,扬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

座谈会会场

扬州是国内少见的“通史式城市”,该书是首部系统研究城市历史的学术著作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里,除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所设都城外,扬州是唯一城池未经迁徙、叠压脉络清晰的地方城市,是国内少见的“通史式城市”。《扬州通史》顺利出版,是扬州当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

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致辞表示,扬州历来重视学术文化的研究,隋唐“文选学”、宋初二徐“说文学”、清代“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成果显著,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先后编撰出版《扬州史话丛书》《扬州历史文化大辞典》,整理出版《扬州文库》《清宫扬州御档》,为《扬州通史》的编撰奠定了扎实的史料与学术基础。《扬州通史》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扬州城市历史的严谨规范的学术著作,上起新石器时代高邮龙虬庄遗址,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跨越七千余年,全方位展现了扬州历代地理变迁、政治演进、建置沿革、城池兴废、军事斗争、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面貌,总结了扬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并探求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所在,对于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名城文脉,彰显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推动扬州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书香扬州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通史

6卷400万字,突出原创性、资料性、学术性、地域性、贯通性

“《扬州通史》是扬州市和扬州大学合作的重大项目,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扬州城市历史的学术著作。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代、民等6卷,总计近 400 万字。”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乃华介绍,《通史》突出原创性、资料性、学术性、地域性、贯通性,强调史论结合,注重学术规范,打造高水准地域通史。经过严格评审,本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同时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规划,充分彰显了《通史》的学界地位和社会影响。《扬州通史》的编撰,既是对扬州历史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既往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承担本书编辑出版任务的广陵书社曾学文总编辑说,《扬州通史》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扬州历史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通史,勾勒扬州自先秦至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演进脉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启示作用。

记者了解到,《扬州通史》综合运用数据、表格、图片等资料,直观、清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本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扬州历史上最为繁荣兴盛的西汉、隋唐、清代,浓墨重彩,详加论述。关注大运河与扬州城市文明兴衰的关系,突出了世界运河之都、运河原点城市的亮点。为高质量编辑出版,在封面与内文版式设计、纸张选用、印刷装订等环节,都确保设计与印装质量,最终成就了这部厚重、大气、精美的图书。

活动现场,还为扬州市图书馆、扬州市档案馆、扬州博物馆、扬州文史馆、扬州大学图书馆五家单位赠送了《扬州通史》。通讯员 扬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