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官《初入职场·法医季2》聚集来自不同学校法医新人,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陈晨在十一例案件考核中取得了四次排名第一,并多次高分通过考核,获得offer,现场法医专家们还联名写下推荐信,最大程度给予优胜者最广阔的职场未来。专访中,陈晨告诉记者,自己只是被大家见证了一段时间成长的普通人,始终以职业为荣,也希望人们对于法医学专业有更多的理解。
抽丝剥茧读出逝者心声,
精准还原校花沉江案圈粉
从《法医秦明》到“法医秦明”等小说不断影视化,大家对于法医行业有了更多了解。如何对待死亡,如何对待作为“死亡代言人”的法医,也是考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刚入行的年轻人如何“为生者权,为逝者言”?
节目中,作为法医实习生进行现场勘查、痕迹检测、伤情分析、案情判断,陈晨凭借优异表现排名第一。大家对她的印象是,基础扎实、从容应对,反应迅速;分析时条分缕析,气场很足,和队友协作能力也很强;最终述职汇报中,游戏升级打怪式的讲述也引人入胜。
以现实案例为基础,节目中不同类型的案例展现了法医工作的日常。当下婚闹造成的案件迭出,酒精中毒死亡,控告性侵等经常见诸新闻。“婚礼遗体案”中,陈晨最先精准勘察到树干上的红色血痕,拿到最高分;“为爱变形惨案”中,一名过度整容的男子在手术中去世,进入模拟现场勘察,陈晨迅速推断出少了那张凝血功能的报告单;寻找关键物证时,发现美容院员工小员的简历,是农业大学的兽医;最后一刻找到画像上血迹,为女生组锁定胜局。
女大学生KTV坠亡案中,法医实习生作为司法鉴定人出庭,进行模拟法庭的考核。法医为何要出庭?其承担让法官听懂,辅助法官正确理解鉴定文书的作用,也决定是否鉴定文书被采信。当被问及作为死者血液中乙醇浓度达到四百毫克每分升,为什么判定头部击打致死?陈晨作为第二鉴定人,面对同伴、第一鉴定人被问到卡壳的情况挺身而出,回应质疑。她用一个形象举例帮助大家理解,“有个人喝了很多酒,如果有一个人拿了枪打了他一下,哪怕在他死后我们检出他的血中乙醇浓度为四百毫克每分升,难道我们就可以仅仅凭此来说他是一个急性乙醇中毒,而忽略他身上的一些其他非常致命的损伤吗?”
漂亮的女生会遭到怎样的校园霸凌?校花沉江案看哭了许多网友,也成为陈晨的高光时刻。抽丝剥茧探案,关于头部致伤物的判断难倒大家,陈晨是唯一推断正确的实习生。有人认为跟颈部的伤口一样是利刃造成,还有提出是钉耙所致,只有陈晨力排众议,认为头部出现这样平行密集的伤口,考虑螺旋桨为逝者头部的致伤物。法医秦明表示,致伤物推断是很难的,陈晨能够推断出来,说明她的综合能力很强。
到底谁是杀害校花的凶手?随着剧情和证据链的不断加载,最终陈晨这一组以合理推断坚持不同于他组的自杀推断。“结合尸表,只有一些窒息征象,没有其他损伤,所以排除了一些其他死因。如果是一个神志清醒的人头被套塑料袋的话,会有挣扎的痕迹。”陈晨还原出校花自杀的动机:把自己当成战利品的男友,求爱不得对自己PUA的学长,闺蜜的不信任、合成裸照、学校里有关“渣女”的流言蜚语,聚集到生日当天的生活重压摧毁了一个花季女孩的信心。
陈晨提及,身边的朋友也有类似经历。“本案中逝者说她以为有人懂她的灵魂,但实际上没有。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真正懂你,跟你灵魂共鸣。引用一句歌词,一见如故的人还在前方,请你向前去。”法医周亦武表示,“法医可以读出逝者的心声,但为时已晚。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救援之手,可能大多数人就不会走向绝路。”
获法医大拿联名推荐,
“只是被见证成长的普通人”
“还是比较开心和激动,这次offer代表老师们对我表现的认可。”采访中,陈晨告诉记者,“我无法预知这样一份签名推荐会对我未来的路产生多大的影响,希望不去辜负这些老师对我的期待。”她也谦虚表示,节目中考验的专业知识是基础,掌握好基础知识就能有底气有信心地表达,但经验还是太少,有时候感到挑战。“比如需要前期有对病理切片有大量阅读经验,你去镜下观察的时候,你就能读出来,但我现在其实就没有掌握得很好。”
谈及为何参加职场综艺录制,陈晨说,“让这样的冷门专业被更多人看见,我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我没办法确定我以后人生中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能够以法医学学生身份参加节目。”此外,她也想去体验职场环境,丰富自身经历,“我觉得也是一种人生积累,让我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多机会”。非常开心的是,参加节目也认识了优秀的同伴,见到了非常厉害的老师,遇到的案例也来自老师在真实工作中分享的材料。
节目播出后网上掀起一股“法医热”,从事法医工作40多年、61岁刘良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偶像。如今很多人都来跟他打听报考法医专业的事。他说,法医本来就小众,大众认知颇有偏差,会矮化也会神化这个职业,所以需要正向且正确的宣传。
在陈晨眼中,他是一位敦厚长者,整个实习中以温和大家长的方式关心大家。“在节目中有一段时间我表现不是很好,因为要准备学校的考试,录制很紧张,往返于武汉和南京之间,当时就有点心不在焉。刘老师就找我聊聊天,感受到他对我关怀,就反思了一下,去做调整。我有不懂也会直接去问老师,这种跟老师直接交流的方式让我受益良多。”2023年9月,陈晨以推免生身份考取华中科技大学法医学系研究生,她选择法医毒理学方向,也是因为刘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
上了节目,颜值高、性格开朗的陈晨成了“网红”。“出去玩会被认出来,被要求合照,但我没有感觉到生活什么改变。”她对于走红有清醒的认知,“我觉得不管是不是参加节目,或者做别的,没有必要把自己区别于他人。参加节目,我只是被大家见证了一段时间成长的普通人,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把自己的路走好。”
目前陈晨进入大五实习阶段,在苏州的医院实习,她告诉记者,学习临床上的专业知识挺有意思,在科室轮转,跟着科室老师交班查房,有时候跟着老师上手术、做肠胃镜,开启了新世界。“其实临床的知识其实跟法医知识是相通的,能积累到很多实用经验,对我以后帮助挺大的。”
转专业到法医学,
挑战自我很酷
陈晨来自江南水乡无锡,毕业于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女中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让我活在一个社会意识比较简单的小世界,没有被传统的一些观念束缚住。”平时生活中如果这件事情可以自己做,女生们就自力更生。“比如高中搬水,虽然在五楼,我们都是自己轮流去搬,就很多这样的小事。”
多方向发展,勇于挑战自我的种子,也是那时候种下的。在她看来,“高中的时候我选修过篮球,我挺喜欢尝试的,不会去归束你,你只能做这些,或者说你就适合做这些。学校也开了很多特色课程,比如咏春课,没有舞蹈基础也可以去学的形体课,我觉得挺好的。”
挑战自我,“别人家的孩子”陈晨做过的最酷的事情,是转专业。陈晨在大一时以笔试和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转入法医学,其护理学、法医病理学、法学三重学科背景也获得节目中两位导师认可。据悉,南京医科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法医学科的三所高校之一,法医学系最早可追溯到我国近代法医学创立之初的法医学科,由我国著名法医学家汪继祖教授于1950年创建。在学校,陈晨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核酸快速检测和人脸识别AI系统等。
为什么选择法医学呢?“平时喜欢看推理的书,对逻辑学也很感兴趣,当时就觉得法医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看视频平台里那些女法医出现场,去解决一些未知的难题很兴奋,最终完成又很开心,所以就转了这个专业。”陈晨说,跟父母和朋友提出之后,也经历了沟通的过程。“在传统观念看来,做医生才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可能大部分家长也会比较认同。我要转法医,父母当时也没有很阻挠,就吃饭的时候一起讨论了下,最终他们觉得如果我很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就去做,没关系。”
“现在看来,确实蛮像一个转折点的。”陈晨说,当时也不能确定能转成功,但觉得如果不试一下,人生可能会有遗憾。
希望心仪的另一半,
能够尊重并理解法医职业
刻板印象中或许会认为,女生不适合解剖尸体的法医工作,陈晨说,前几年法医学男生比例大,但现在女生越来越多。“我所接触的女孩子确实比较细腻,逻辑能力比较强,沟通能力强。”对于影视作品中出现菜鸟实习生首次出现场,呕吐不止的场景,陈晨说,自己还真没经历过。“也经常听到有同学议论,接触尸体很可怕。我的感受是没有同学会害怕,真正学习的时候,都会投入到一种非常沉静的学习状态。”
她给记者科普说,当你对于医学有一些了解之后,知道每层皮肤下面是什么,内脏在哪个位置,尸体的状态体现其遭受过什么问题。有了这些知识之后,你会看到一个客观评价。比如看到脾脏,就会想到脾破裂,有腹腔出血,就会想是不是失血性休克等。“而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就激起给他们一些反馈,会觉得很恐怖。第一季节目也有工作人员录到一半就出去吐了,可能对没接触过的人来说,冲击力会蛮大的。”
曾有法医透露,遇到有人表示不愿意与法医握手、不愿意与法医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法医自述有人因偏见拒绝同桌吃饭”这一话题还曾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对于法医新生代来说,也会遭遇职业偏见。“对于传统家庭,法医学专业不太能提。聚会聊天,我妈妈都叮嘱我,你就说在医科大学读书就好了。确实有一些老人在这方面比较避讳。”陈晨说,大家对法医学的隔膜,这正说明了它没有被大众了解,不仅是对尸体进行解剖,涉及方面很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法医因其身上肩负的使命与随时直面的生死冲击,变得不仅仅是一份职业。“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是转一下话题。我是以这个身份为骄傲,不管别人怎么看,以自己的职业为荣。”记者问陈晨,这会不会影响法医学专业学生谈恋爱,“刻板印象肯定是会,但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关系,希望我的爱人是能够尊重并理解他人的人,如果对爱人的职业充满怀疑和不信任的话,这段感情对我来说,就没那么美好。”
陈晨说,当下影视作品的普及,专业性强的节目的介绍,让许多年轻人对法医有比较多了解,不会让你感受到被排斥。对于未来,既然学了这个专业,也有信心再往前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