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观潮 | 能力不行?战术落后?解析中国亚运三大球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0-08 22:14

 图片

“三大球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周进强10月8日在总结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表现时如此说道。很显然,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历史的拿到201枚亚运会金牌的背景下,仅交出2金1银2铜成绩的中国亚运三大球,很明显难以令人满意。

实力不济是最显眼硬伤

本届杭州亚运会,中国女排和中国女篮拿到冠军,中国男排拿到银牌,中国女足和中国男篮收获铜牌,中国男足成绩为前八名。2金1银2铜,这就是中国亚运三大球交出的成绩单。

图片

就综合实力而言,拿下金牌的中国女排和中国女篮,其实力本就在亚洲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拿到金牌在计划之内;中国男排力克日本挺进决赛,最终收获银牌属于“超预期”表现;女足不敌日本拿到铜牌、男足不敌韩国成绩止步前八均在意料之中。相比之下,也就中国男篮两个月之内遭菲律宾“双杀”多少有些“重大意外”的意思。

如此看来,抛开赛制、抽签、对手比赛策略等客观因素不谈,2金1银2铜的成绩,确实也大致就代表了当前中国三大球在亚运会上的整体正常水平。换句话说,这次中国亚运三大球不是表现不行,而是能力也就如此。

图片

至于老生常谈的“阴盛阳衰”问题,自1974德黑兰亚运会以来,中国女排拿到7金、中国女篮拿到9金、中国女足拿下3金(女足项目1990年进入亚运会),而同期的中国男子三大球拿到的冠军才勉强超过10次。再横向对比各单项中每支球队与亚洲顶级之间的差距,男子项目尚无法翻身便不足为奇。

归根究底,除中国女排和中国女篮之外,硬实力的缺失是中国三大球在亚运赛场如履薄冰的最显眼硬伤。

技战术落后亚洲与世界脱轨

“他(乔尔杰维奇)真的很想帮助我们,无论生活还是训练都要求很多细节,但确实是我们球员现在理解不了,或者说做不到。”中国男篮不敌菲律宾未能晋级决赛,赛后球队队长赵继伟的一句“做不到”,不知刺痛了多少球迷的心。

隔天,在姚明加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中国篮球曾经的旗帜、如今的掌舵人,他用“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直观比喻,表明了中国男篮在技战术水平及理念上与世界高水平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图片

无独有偶,在男足输给韩国队之后,球队主教练久尔杰维奇坦言,“我们需要提高的时候就要和强队对阵,这样才能慢慢和他们接近。”未能率队进入决赛的女足主帅水庆霞也表示, “从比分来看只差一点,但从实际内容来看,希望通过比赛真正体会和改变一些东西,这么一点点的差距,其实能说明很多问题。”

甚至是“超水平发挥”闯入决赛的中国男排,小伙子们咬牙拼了但依然在战术层面就受限于人的无奈,更加令人感到揪心。

图片

不难看出,在女篮女排之外,中国三大球在亚运会上的表现,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单场比赛或单个球员与对手存在实力上的差距,而是在技战术、理念等层次上被对手远远甩开。套用姚明在发布会上说的话,“这是中国篮球与世界脱轨带来的阵痛。”

年轻球员培养存隐忧

六个项目,六支最强阵容球队,最终的结果却只是2金1银2铜。中国亚运三大球的成绩或许还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的这般不尽如人意。

本届杭州亚运会,相比全主力出击的中国队,不少参赛队伍都选择二线阵容出战。尤其是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日本,更采取了几乎与中国队完全相反的策略:除女篮项目因为今年没有大赛是一线阵容参赛外,其他五支日本球队均派出青年军参赛。

于是才出现了亚运女排决赛之后的“名场面”——代表输球方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日本女排主教练吉原知子颇有些自豪地说道:“现在日本国家队有40多人候选,其中有很多年轻球员,她们是值得培养的,希望年轻球员尽快成长。”

中国三大球呢?“仅就U系列(青少年)赛事来说,我们每年节省经费差不多有3000万,这不是个好事儿,是因为我们比赛没法办,而今年完全恢复了。”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另外一个数据,我们刚刚统计了亚运会前的U21、U19、U17和U15的这几个比赛,大概500多场。胜负的差距在21分以上的比赛占45%,胜负差距在5分之内的比赛只占11%。”

很明显的一点,当对手的年轻球员已经在亚运会这样的舞台上积累经验、飞速成长,中国三大球的年轻后辈们却又一次从“起跑线”便落后于人。

“在关键时刻,中国女篮从未掉过链子。”未来,究竟中国的三大球项目,还剩下多少底气能够支撑如中国女篮主帅郑薇这样掷地有声的发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夕寅 黄啟元杭州亚运会现场报道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