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京叫“金陵”,古代苏州叫“姑苏”,古代无锡叫“新吴”……穿越时间长河,这些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长什么样?7月24日,一本叫做《江苏古代城市图志》的书籍在南京正式发布。
该书以《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所收650多种方志古籍为依托,以我省现行行政区划为标准,分设13卷,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前各省、府、州、县城市史简介共48篇,图片260余幅,是一次对江苏古代城市历史面貌的集中梳理。
南通如皋煎盐图
记录城市史料,彰显历史文化价值
地方志是中国独有、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指出:“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
江苏素有“方志之乡”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苏地域共编纂各种志书约1200种,流传至今的有近千种,约占全国的1/10。
苏州虎丘图
去年,按照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在系统梳理全省各级各类地方志积累的丰厚文化资源和《江苏历代方志全书》的资料基础上,省住建厅与省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编纂了《江苏古代城市图志》。
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介绍,编纂《江苏古代城市图志》,在收录对象上,主要收录新中国成立前的省、府、州、县城,包括省城2座:南京、苏州;府城5座:常州、镇江、淮安、扬州、徐州;直隶州(厅)城5座:太仓、通州、海州、海门、泗州;散州州城、县城36座。
南京古城图部分呈现
卷首是江苏乃至全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苏州南宋碑刻《平江图》,展示了古代苏州城的空间布局。书中各城先“志”后“图”,其中“志”就是记,即文字部分,简要记述城市所在地建置沿革,城池创建、城址变迁,历史上重要的修葺与增建、扩建、改建、重建等,以及本地的文化史。
无锡 东林书院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金文表示,古城图志是我们认识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可靠史证,是研究考订城市形制和境域变迁,用活历史资源、留住城市记忆、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我们保护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提供了蕴含历史文化信息的宝库。”
率先在全国编撰的地方图志,江苏创新性探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并要求“在保护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
盐城晒盐图
江苏在印发实施意见和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省情特征,发挥现存志书数量多、质量优的优势,组织文史、住建等领域的专家及时开展研究,率先在全国编撰形成厚达400多页的地方图志,并在历史文化阐释形式和内容上做出了诸多大胆探索创新。
宜兴蛟桥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表示,江苏是我国经济社会先发地区,人口、产业和城镇高度密集。近年来,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江苏积极探索高强度发展背景下的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道,城乡建设在全国保持着总体领先、部分率先的地位。当前,面对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在城乡建设中要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江苏古代城市图志》作为一项历史文化研究阐释的基础性工程,它的付梓,我相信将为江苏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江南传统人居理想与城市营造智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建设新实践作出积极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金文、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左健伟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实习生 潘肖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