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主打造互联网“观光农场”,百万网友们纷纷称自己是精神股东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7-16 18:04

近日,up主向前农场日记(网名,以下简称向前)摆了一场盛大的坝坝宴,和粉丝们共同庆祝自己全平台粉丝量超过百万。向前是四川南充人,今年34岁,他当过兵做过厨师和工人,还做过户外直播,四年前他回到家乡,想通过建立观光农场创业,并将自己建屋子、修路、编织猪圈的视频发到网上,结果一炮而红,网友们纷纷为他的小农场出谋划策并称自己为农场“精神股东”,就这样他的小农场越做越大,隐隐成了小村落,还实地迎来了许多“精神股东”,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向前表示如今常驻在农场的人就有八十多人,自己已经签了成都周边一块1000亩的土地,打算在那里盖一座新农场。

图片

80后大叔回乡盖房

朴实生活走红网络

2019年回到家乡,来到南充市南部县山头的向前,对这片土地的设想还是尚未清晰的雏形。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没房没车,愿望也很简单:有个体面的房子住,养养猪、种种菜来维持生计,养活自己吃饱饭就行。于是,他一边在山头养猪种菜,一边盖着木屋,想先以此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再将这里打造成观光农场,但很快就遭到“当头棒喝”。

向前坦言,自己的养殖种植的成果却不尽人意。不到一年,养猪场里的猪就所剩无几了,种的庄稼也没有什么收成。“说句不怕笑话的话,我没有养殖和种植的天赋,养什么就亏什么。”打工几年积攒的本金亏完后,向前发现自己想做什么都举步维艰。迷茫之际,他想到了正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视频行业,“也许UP主也是一条出路”,抱着一线生机,他继续盖房子,并一人包揽下拍摄、剪辑、文案和配音的工作,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出农场的建设。他就地取材,打下石头做成围墙,砍下竹子修建竹屋,涂上水泥和石膏,再做出蘑菇形状的房顶。为了使农场更加美观,他还给屋顶涂上颜料,在蘑菇屋旁铺上鹅卵石,种下野花野草。这便是向前上传的第一个视频。这条视频一发出便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你确定你不是学土木的吗?”“工程量巨大,是我梦想的生活。” 如今,这条视频已高达570.2万播放量。

向前告诉记者,“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在工地上干过很长时间,所以盖房子及装修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不过,他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第一次用竹子编猪圈,造了一半才发现猪圈造得有点高,编好的猪圈顶都放不上去,只能拆了重编。用竹子编织好猪圈框架后,他混合泥巴和水泥,在竹子外边抹了一层。干燥后又往外部抹了一层石膏,刷上油漆。有粉丝问,“这么小的猪圈能放下猪嘛?”向前回复道,“在这个主打烧烤的农场里,没有小猪能活过三年。”

平日里,向前还会将自己在农场的日常生活分享给网友们,比如他曾拿油菜喂鸡,结果鸡下的蛋都开始打滑,可以无油煎蛋;自己挖菜路上找到一颗鹤顶红,上午才栽在屋子旁,下午就被猪拱了;自己养的猪偷溜到附近的村子里偷食,自己跑了八公里才追回来……闲下来,向前则会和粉丝们互动,聊一聊最近发生的事情。“精神股东”们除了在直播间给向前加油助威,还会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到农场的建设中来。于是,他的房子越盖越大,自己还修上了瘾,本来单人居住的小树屋,被他硬生生的建成了四室两厅的“山顶大别墅”。

图片

网友们是“精神股东”

还经常来线下“视察”

向前表示,视频的爆火是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他在视频中也会亲切地叫粉丝“股东”,感谢他们的关注给自己带来了效益。除了“点赞入股”和“创意入股”外,还有粉丝会“实物入股”,有人会给向前寄生活用品,还有粉丝寄来两只小羊,并和向前约定等长大了一起享用美味。

有些网友不满足于线上观看,还提出要到线下进行“股东视察”,向前介绍,这些“股东”中有刚毕业还不知道怎样与社会打交道的学生,也有工作已久、勤快麻利的工程人员,还有短暂参观两三天、享受乡村生活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股东”,向前始终向他们打开农场的大门,“股东”们来到农场,除了带一些东西过来外,有些还会给向前搭把手,一起盖房子,在向前最近的视频中,少不了“股东”们的身影,有时向前在忙,“股东”们干脆替他站在镜头前直播。夜晚,向前会亲自下厨,大家在饭桌上开心的聊天,有“股东”还会拿着吉他即兴表演。

向前表示,大部分网友都是来几天就走的,也有来了就在农场常驻的,期望留在农场更深度体验“世外桃源”生活。平时,常驻“股东”们帮助向前扛水泥、搬砖、采购、做菜,他们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小社区,他们的故事是目前向前视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随着农场常驻人口的增加,怎样养活一群人成了许多网友关心的问题。向前回应道,“包吃、包住、包干活,我要创造一个共建共享的农场。大家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也一起享受成果。”一部分网友质疑“共建共享”的理念过于理想化,难以长久维持,容易发生矛盾。对此,向前也大方承认确实存在矛盾,比如有时他看到辛苦劳动的“股东”,想给他们发放一点工资,但又担心只给他们发会让其他人有意见。

向前说,许多人将自己的农场当成了不少人可以短暂忘掉烦恼的小天地,这才不远千里过来打卡,体验这种惬意的生活,这正如他常说的,“我的视频不是技术类视频,我的视频是生活”。

图片

已经签约千亩新农场

未来希望建造更多农场

目前,向前农场的常驻人口已经超过80人。开心的同时,向前也感受到了压力。他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的农场只有20亩地,根本种不了什么东西,无法保持稳定的收入。”向前担心过度依赖互联网的收入难以养活这么多人,便开始物色新的农场。今年6月29日,他签约了位于成都、共1000亩地的新农场,打算搬迁去新农场,一边盖房子一边进行农业科研。“旧农场将由想留在那儿的网友们接手,我会留一笔资金给他们经营下去,以后他们可以自己分红。而成都新农场才算是真正的农场,我们终于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有稳定的收入了。”

如果说,向前将旧农场看作是自己“梦”的开始,那么新农场的转型便是他“梦”的延续。向前告诉记者,待成都新农场建设完毕后,他将继续启程去下一个地方。“如果互联网观光农场这个模式可以跑通的话,我希望未来能建越来越多这样的农场。”

图片

延伸阅读:

田园生活为何频频走红?

记者注意到,最近几年“归隐”式生活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前有农家乐,后有《向往的生活》、《种地吧》等田园综艺,网络上还有不少UP主因此走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志林认为,“不少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慢节奏的乡村生活便成为心中可以无限想象、诗意栖居的‘乌托邦’,这更多的是对当下生活焦虑的一种体现。”

陈志林提醒,人们对新鲜事有好奇心,会把未知事物想得美好,但“归隐田园”的生活未必就很好,“大家想一个问题,比如种地综艺的明星,比如网上的田园UP主,他们真的是靠养猪种地来维持生计的吗?文中向前就提到,他养猪把猪养没了,种地没收成,把几年打工钱亏完了,最后还是靠互联网翻了身。”所以,看综艺看UP主图一乐没问题,但不要对这种生活抱有太多幻想,年轻人要珍惜平台,珍惜珍惜。

实习生 陈欣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