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焦虑叫作“腺样体面容”焦虑!专家提醒: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需要处理
2023-07-14 19:19

“孩子这是腺样体肥大吗?会不会影响长相?”这些问题,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徐秀娟最近每天都要回答很多遍。暑期来临,门诊的小患者也慢慢多了起来,儿童腺样体肥大一直是困扰着家长们的“心病”。最近“腺样体面容”的话题在网络平台相当火热,也让“腺样体”成为了公众的关注焦点。专家强调,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需要处理。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腺样体生理性肥大是普遍存在的,家长对此无需过度紧张。

让家长陷入容貌焦虑的“腺样体面容”,究竟是什么?

此前,“腺样体面容”因霍思燕儿子嗯哼视频火上热搜。记者在小红书上输入“腺样体面容”关键词,会出现大量相关帖子。“腺样体肥大有多损,3张原图看孩子变化”,类似这样的分享也比比皆是。一名网友说,自己家女儿3岁诊断为腺样体肥大,当时想保守治疗,说不定长大就好了,但事实是肉眼可见变丑。“真诚告诫,关系到娃的面容一定要重视!无论是保守还是手术,一定要尽早干预,没有后悔药吃。”

网友“晒娃”后,还会有不少人跟帖“看相”:“这孩子是不是腺样体面容啊?”“我看孩子下颌后缩,家长要注意腺样体啊。”

这个暑假,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医院的耳鼻喉科来咨询腺样体肥大。江苏省中医院耳鼻科副主任医师徐秀娟介绍,“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两侧接近咽鼓管咽口,表面凹凸不平,形似橘片,与双侧咽鼓管扁桃体、双侧扁桃体(腭扁桃体)、双侧咽侧索、咽后壁淋巴组织及双侧舌扁桃体组成咽淋巴内环。

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腺样体出生既有,6~8岁发育至最大,10岁以后开始萎缩,成年人仅有少量残体。腺样体作为免疫器官,可制造具有天然免疫力的细胞核抗体,对从血液、淋巴及其他途径侵入人体的有害物质具有积极防御作用。

生理性腺样体肥大可萎缩退化,病理性的需治疗

徐秀娟说,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常见于儿童,多合并临近器官的感染。

“需要解释的是,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大,腺样体也在逐渐发育的过程,在3~6岁左右发育至高峰,10岁以后开始萎缩,此阶段为‘腺样体生理性肥大’。”徐秀娟说,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腺样体生理性肥大是普遍存在的,家长对此无需过度紧张,只要是良性发育的腺样体,其实它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免疫屏障作用,更好地保护小朋友的健康。

如果腺样体过度肥大同时伴随一系列症状,此时称之为“病理性腺样体肥大”,这种腺样体是需要处理的。

图片

腺样体肥大导致睡觉张口呼吸,会影响孩子“颜值”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期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症状。另外,腺样体肥大还会造成反复的呼吸道急性感染或顽固性鼻窦炎、鼻窦炎、中耳炎等频繁发作,尤其在发育期的儿童,会严重影响患儿及以后的生活质量。

对于家长们都关心的“腺样体面容”,专家表示,部分患儿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引起夜里睡眠张口呼吸,进而引起儿童颌面发育异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腺样体面容。这是因为孩子长期张口呼吸,气流经口会对颌骨造成一定压力,致使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等等,使得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影响孩子的“颜值”。

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需要做处理

“其实,家长们不需要太紧张,因为不是所有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都需要做处理。”徐秀娟说,首先,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发育的必经阶段,现有的检查手段认为,腺样体堵塞后鼻孔70%以下不伴症状的前提,是可以接受的。腺样体的形态学上的肥大,需要同时伴有症状,才需要进一步医疗处理的。

其次,现在许多孩子都有过敏性鼻炎,同时,学龄前及学龄期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稳定,多伴有鼻炎、鼻窦炎的情况,这类小朋友也常常有夜间睡眠张口呼吸的情况,而此类孩子保守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最后,关于颅面外形的发育问题,遗传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研究发现,长期持续地口呼吸是会引起颌面发育的异常,但是关于这个论点,还需要更多文献和研究去支持,建议家长理性看待这个问题,避免“风声鹤唳”,可以多多咨询口腔及颌面外科医生。

综上所述,如果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同时也伴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频繁发作(甚至伴发鼻息肉的产生),夜间张口呼吸或打呼伴憋气,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

通讯员 麻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