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乘坐过的全地面起重机,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彻底破除了‘中国制造没有芯’的魔咒。”作为来自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单增海表示,徐工集团始终牢记总书记“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殷殷嘱托,始终心怀产业报国志向,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
自从进入徐工集团,单增海在起重机研发上一干就是28年。如今,50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但依旧秉持初心,坚守匠心,矢志不渝带领团队,让中国起重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我总是不断鞭策自己和团队,要坚持学习和创新。”单增海说,通过持续自主研发,如今徐工起重机产品的主要功能技术、参数达到了领先水平。
超级移动起重机,被认为是科技含量最高、研发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被誉为世界工程机械技术“珠峰之顶”。徐工集团组织200多名中外专家、100多位高级技师等十年磨一剑,攻克了7大关键核心技术,完全形成了千吨级起重机自主研制能力,实现了我国原创、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
五年来,徐工将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从1200吨提升到2600吨,产品施工风电机组的安装高度从最大100m突破到最大160m,风电机组功率从原来的2.5MW突破到8.5MW,全球唯一实现了陆上风机吊装工况的全覆盖。
五年来,“世界第一吊”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神州第一挖”7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最大塔机、中国最大35吨装载机等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近千项关键核心技术、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同样出自徐工,来自中国制造!
截至2022年底,徐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千余项,制定发布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37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破万件,发明专利2469件,其中3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一名制造业代表,今年的全国两会,单增海将结合工作实际,就支持徐州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及时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上提出建议。他表示,工程机械是造福人类的产业,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创新。作为一名制造业从业者,就要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美好蓝图,一步一个脚印贯彻落实下去;就是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接续奋斗下去。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就要摒弃幻想,靠自己!大国重器就要挺起“硬脊梁”! 掌握话语权,就要坚持技术创新研发!徐工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持续为民族“起重”,为大国“举力”。面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徐工始终在不断增强创新力度,持续在高精端装备等领域科研攻关,将创新作为企业之根、发展之魂,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攀登全球产业珠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王琳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