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文体消费(5)|280万人次打卡江苏博物馆,“过大年”接着“闹元宵”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2-04 14:05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新春时尚。记者从江苏省文旅厅了解到,春节期间,200余个线上线下主题展览、300余场社教活动,将历史、年俗、艺术、自然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元素融会贯通,成功营造浓厚的传统年节文化氛围。据统计,春节假期,全省文博场馆累计接待观众人数280余万人次,较2022年春节显著上升。

图片

数据看“复苏”,

志愿者快乐“忙年”

这个春节,安静的博物馆动起来,热闹起来了。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南京博物院1月21日(除夕)和1月22日(大年初一)两天闭馆,大年初二至初六正常开放,即9:00-17:00(16:00停止入场),基本是天天约满,参观人次58690。

南京市依托丰厚的文博资源,推进文旅融合深入发展,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春节前,南京市文旅局印发《关于我市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向全市医务人员提供优待服务的工作方案》,明确全市所属文博场馆面向南京市医务人员免费开放三年,鼓励全市医务人员走进博物馆。

数据来看,春节假期,南京市策划举办了23场主题展览、56项社教活动,全市文博场馆累计接待观众人数55万人次,其中,重点关注的文博场馆接待观众26.34万人次,较2022年春节同期上升212.51%。

图片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充分利用春节假日时间,1月23日(初二)至1月27日(初六)共接待观众约85648人次,前100名观众开心收到了精美图录和书签作为新春贺礼。

图片

一城百馆,博物苏州,在博物馆里过一个“苏式文化年”成为很多市民和游客游玩的“愿望清单”。春节期间,苏州各大博物馆推出AR逛展、夜游博物馆、文化讲座、文创年货节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7.8万人次。尤其是从初二到初六,夜间开放的博物馆给打卡观众莫大的惊喜,延时接待市民和游客4.8万人次。

图片

春节期间,常州市博物馆(纪念馆)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参观量创下新高。其中,常州博物馆入馆参观人数达13.1万人次,其中本馆3.1万人次,恐龙园分馆10万人次。武进区博物馆“春秋淹城”展厅历经2年多完成提升改造后,春节期间全面对外开放,“春秋淹城独木舟”等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向公众展出,成为参观热点。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春节期间接待游客约3.85万人次,常州三杰纪念馆春节期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全市博物馆春节期间接待量约2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国潮文化热之下,人气火爆,而志愿者面对游客的各种需求,忙不迭提供服务。尽管过年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很辛苦,但他们认为,“在这里过年,太快乐了!”六朝博物馆志愿者张晓刚介绍说,自己退休前从事的就是文旅工作,后来报考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成为讲述六朝历史的一员。“我们南京是六朝古都,而这里就是专门讲述六朝历史的专题博物馆,扑面而来的震撼和凝聚力令人难以割舍。”

图片

博物馆里过大年,

民俗唱戏,夜游增色

在这里能亲身体验到,文旅行业的复苏与回暖,人们不约而同选择博物馆里过大年,过个有文化传承的年。在南博体验长江下游文明、小人书里的大世界;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品味乾隆的生活雅趣;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聆听“唐音铿锵”;南京城墙博物馆“邂逅古城:中国明清城墙对话以色列阿卡城墙”,不同专题的特展,为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带来丰富多彩、趣味生动的节日体验。常州博物馆里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全方位呈现大云山汉王陵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大年初四,在淮安市博物馆赏红茶盖碗工夫茶演示、宋代点茶茶艺演示、乌龙茶紫砂壶双杯功夫茶演示。

图片

今年刚开放的钱钟书故居“钟书客厅”推出了一系列创意项目,静心聆听钱钟书经典文学作品片段、免费借阅钱氏家族著作、发表阅读感言、欣赏以《围城》为主题的沉浸式全息投影片段等,成过“文化年”之选。不仅无锡市民踊跃来博物馆参观,到博物馆过大年,在宜兴陶瓷博物馆,来自德国、芬兰的游客饶有兴趣参观顾景舟大师的提梁壶和掇球,感受紫砂魅力。丰富多彩的展览老少皆宜、新颖有趣的活动,令参观量创历史新高,为文旅复苏贡献了文博智慧和力量。

图片

兔年少不了兔元素,南京各文博场馆推出一系列以兔生肖为核心的贺岁临展。六朝博物馆推出“我们的节日·福兔迎春——癸卯年贺岁展”,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推出“百兔争春——癸卯年生肖‘兔’艺术创意作品展”,云集以兔为题的民间艺术品及文物藏品。传统手工艺与民俗非遗,过年期间在博物馆内唱主角,营造浓郁过年氛围。

白天看展,晚上观演,沉浸式体验博物馆带来新“玩法”。春节假期的夜色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等场馆灯火辉煌,绽放多姿色彩。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金陵寻梦·夜瞻园》实景园林演出展现出雅韵之美。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中,《甘宅雅韵》裸眼5D看尽金陵胜景,感受甘熙宅第的戏曲文化和金陵城的韵味。“心印˙中华门”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旁演出,节目以南京中华门瓮城为载体,融合超魔幻的光影技术+超唯美的实景演出,打造夜间文化体验的超级新空间,再现中华门的“前世今生”。

苏州几大博物馆分别推出夜游丝博、夜读丝博、非遗体验、实景展示、虚拟影像等沉浸式虚拟体验活动,多姿多彩的特色夜间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观众夜间参观体验。

图片

“云”上探秘博物馆,足不出户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年初四,中运博推出“何止八怪——扬州绘画三百年”跨年大展的直播。南京市博物馆联合天翼云盘带领市民AR云逛馆,利用建模、动画和虚拟现实(AR)技术,将镇馆之宝呈现在现实场景里,让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活”起来,实现随时将古老的文物呈现于现实场景下进行互动的效果。

体验感十足,

苏博文创卖了80万

南京博物院在各咨询台提供语音导览器的租借服务,让观众畅游全馆,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得小朋友心的是,除了成人、外语版,还专门有儿童版语音导览。在历史馆与特展馆交界处,增设了三维文物展示设备,大面积的触摸屏体验,让观众玩转指尖上的镇馆之宝。一位跟随爸妈来参观的小朋友告诉记者,史前生物恐龙化石与文创商店的各色文创好物是她的最爱,边听语音介绍边参观,能涨不少知识。

图片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南博开启今年首场线下教育活动。“衍·习工坊”非遗系列课程、玉兔迎春、博物奇探系列课程、有朋自远方来、博物奇探系列课程、向往的新石器生活等多达二十多个。据南博社会服务部社教专员朱嘉钰介绍:像“博物·乐动——小小演奏家”活动,以南京博物院院藏的编钟文物为出发点,带领孩子们认识中国古代打击乐器,了解古代礼乐文化,就非常受孩子欢迎,参与名额秒光。

图片

有博物馆文化气息加持的文创产品,也让新年更添新意,记者了解到,苏州博物馆本馆及西馆门店文创销售额达到80万元。吴文化博物馆开启文创年货节,用一场新春快闪,跃见匠人精雕细琢的人间烟火。

图片

“兔向前”创意摆件、兔年金饰、青铜牺觥系列文创、院藏文物铜艺书签系列等南博文创产品,吸引不少游客。从“长毋相忘、永乐未央”的银带钩,到作蜷伏状憨态可掬的南博镇护之宝——金兽,南京博物院处处暗藏可以收集的图章,因此文创柜台排队盖章也排起了长龙。据说在不同时间段去打卡,还会遇到各种限时限定的印章。

图片

热闹不停,

博物馆里继续闹元宵

博物馆里闹元宵,都有哪些活动呢?2月4日,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将讲述朝天宫历史和古代元宵文化,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份温暖的元宵、糖葫芦和花灯,感受元宵节喜乐的氛围。2月3日,参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欣赏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和壁画,在博物馆里体验手工制作元宵、兔子灯。2月5日,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参观《唐音铿锵——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观看“24伎乐”仿真演奏会,制作“24伎乐”同款皮影模型。2月4日-5日,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让青少年化身电报员,在场馆寻找密码本,并根据破译的电码内容和电码本最终正确还原电报。

图片

元宵节之际,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博物馆+社区”共同体项目之文物科普云学堂,将带大家了解精美的汉代错金银铜弩机,感受古人的智慧。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走近大运河的桥梁,了解运河的千年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和先民们高超的造桥技术。还可以动手设计制作一座运河上的模型桥。

扬州博物院除持续“瑞兔迎春——扬州博物馆兔年生肖艺术家展”等展览之外,将举办“元宵·兔子灯”、“知年俗·玩非遗·闹元宵”活动。元宵佳节夜,连云港市博物馆再次开启“连博戌时”,邀您穿上汉服共聚,看花灯、赏交响乐。此外,还可以去苏州博物馆体验木版年画、灯彩、印章篆刻,去常州博物馆感受“火针刺绣”的艺术魅力,

感觉博物馆里的热闹可以延续一整年。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说,博物馆要建立“超级链接”尽量破除障碍,策划一些好的展览,尽可能让文物活起来,让那些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发挥它们的价值,把它们放到展厅里给观众看,这是不断要努力的事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