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那位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韩国军医:与英烈徐檀坡后人陈陈雪对话
2022-12-12 22:46

2022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的第85周年。从1937年12月1日开始的南京保卫战,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至今已经过去了85年,鲜血淋漓的历史仍叫人触目惊心。

千里之外的韩国忠清南道天安市的一户普通人家,每年12月13日上午,每年一次的家祭都会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电视直播同步进行。黑白照片上那位身着军装,目光如炬的人正是在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中国守军中的一名军衔“上校军医正”的韩裔军医徐檀坡。在今年公祭日前夕,记者在中华门与英烈徐檀坡的后人陈陈雪见面了,她目前正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图片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也就是在这一年,陈陈雪在韩国出生了。自她记事起,每年的12月13日,家中都会固定举行活动,幼年时她还并不能理解家中的祭拜活动是为了什么,等到年龄稍长一些了,家人才将这段家祭往事娓娓道来。“我的曾外祖父徐檀坡是韩国人,从1916年起开始往返于朝鲜半岛和中国抗日战线上,是上海韩国临时政府的要人,是一位医生。”

陈陈雪告诉记者,据其家人的回忆,徐檀坡烈士出生于1891年。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没朝鲜半岛后,徐檀坡开始投身韩国独立运动,陈陈雪所提及的上海韩国临时政府即为1919年在上海成立的韩国流亡政府,这一政府即为大韩民国的开国政府。徐檀坡来到中国后进入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就读,掌握了精湛的医术,此后进入国民革命军服役,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徐檀坡担任87师军医处上校处长,是中央军嫡系部队中为数不多的高级军医。

图片

徐檀坡烈士一生战斗在抗日战争一线,上海失守后,87师撤至南京,在这里遭遇了日军第9师团的猛烈进攻,惨烈非常,徐檀坡与战士们在这里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85年前的12月13日,曾外祖父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日,他的生命定格在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激战中,用鲜血谱写了中韩友谊的壮烈诗篇。”

在第一次完整地知道了曾外祖父徐檀坡的事迹后,陈陈雪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首先是感觉很难过,毕竟家里的曾外祖父遭遇了这样的事情。但也很自豪(曾外祖父)为抗日活动做出了这样的抗争。”去年的国家公祭日前夕,徐檀坡烈士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出来,亦有韩国媒体关注到了徐檀坡烈士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过去的一年)变化是每天都感到自豪和责任,自豪的是先祖的事迹人们没有忘记,责任是要把先祖的精神传承下去。”

图片

在聊及这一年多生活的变化时,陈陈雪表示自己如今会主动地在社交平台和生活中向大家介绍曾外祖父和自己的故事,“在看到后有一些朋友主动找我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故事,他们在了解后感到非常的尊敬。”即便是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陈陈雪在谈及85年前的战争时仍不免感到悲伤,“我一直觉得这是一段很伤心的历史,我也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青年人能够了解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要永远的警醒后人,不要再有战争。”

图片

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在今年四月,陈陈雪参加了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行的第一届中韩大学生演讲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在七月份又参加了江苏中韩大学生夏令营,并获得了中韩友好青春使者的称号。陈陈雪成长于这三十年间,亲身经历着两国之间的变化和发展,她积极活跃于中韩两国的青年交流中,致力于构建两国青年沟通的桥梁。

图片

当记者问及是否有考虑过将曾外祖父的事迹、实物资料做系统地整合进行传播,陈陈雪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这不仅是我希望这样做,而且我的家人也一直非常希望我能做到。家人现在年纪渐渐都大了,也希望我留在中国能整合资料,去做一些事情。”

图片

现如今,陈陈雪的家人们都定居在韩国,她明年也即将博士毕业,在未来的选择上,陈陈雪希望留在南京这座她怀有特殊情感的城市,“我想要在中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继续在曾外祖父的历史上做一些补充了解。”

12月13日,南京将如期举行国家公祭日仪式,她告诉记者,自己远在韩国的家人们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来中国参加公祭日仪式,自己也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参加公祭日仪式,“之前我家人曾去过一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现曾外祖父的名字中‘坡’误写成了‘波’,籍贯也写成了江宁,我们向纪念馆反馈了,也希望能够早日更正过来。”

漫步在中华门,游客们登上城墙远眺平静的金陵古城,85年之后,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南京如今太平昌盛,“我想对曾外祖父说,请您放心,您的血没有白流,南京已是盛世南京。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您的事迹我们会世代传承,中韩友谊和文化我们会珍惜保护。”陈陈雪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作为徐檀坡烈士的曾外孙女,有义务为韩中友谊添砖加瓦,不辜负为我们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和抗日英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