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江苏 | 钱正英与江苏水利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0-31 14:57

2022年10月22日21时50分,水利水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钱正英曾参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流域的整治规划,主持审定、决策三门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主持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2014年6月,钱正英因在水利上的贡献,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这是由中国工程院主管,被业界认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她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女院士。

钱正英,1923年出生于上海,1942年从上海大同大学转移到新四军淮北解放区,揭开与江苏的不解之缘。

彭雪枫将军墓园的设计者

1942年10月,为了躲避追捕,钱正英和五个大学生穿越封锁线,紧急转移到解放区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泗洪县半城镇。在那里钱正英见到了彭雪枫师长,接转了组织关系。钱正英到了淮北抗日根据地,首先是进行学习,渡过淮北(苏皖边区)三十三天反“扫荡”后分配到淮北区委机关和新四军四师做文化教员,此后,她又任淮北泗五灵凤县中学浍南分校教员、训导员、教导员、党支部书记。

刚到淮北根据地时,钱正英向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报到时说“想搞工程设计”。彭雪枫说:将来我们淮北解放区要搞建设,要造一个大礼堂,一定找你设计。

新四军淮北解放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1944年9月上旬,彭雪枫率部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李光明支队时,不幸中流弹牺牲。彭雪枫遗体于1945年2月安葬在半城西郊。为永远纪念彭雪枫等阵亡将士,5月,淮北区委、行政公署决定在彭雪枫将军的墓地上建造淮北烈士陵园。陵园占地157亩,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亲任建委主任,钱正英任工务科长,负责彭雪枫将军墓、新四军淮北解放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及芳草亭的设计工作。陵园共记载烈士英名4000余位,1946年7月竣工,1981年改名为雪枫墓园至今。

钱正英与葛洲坝女工代表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钱正英

一部宿迁史就是一册水利史,一册宿迁水利史就是一本防汛史。沂沭泗北起沂蒙山、东临黄海、西至黄河、南以古黄河与淮河水系为界,是淮河流域内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流域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1368年至1950年,发生各类洪涝灾害达102次之多,平均每6年就有一次大的洪涝灾害发生。钱正英到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后就与宿迁水利结下了不解情缘。

1943年,淮河洪水泛滥,堤防决口,当时钱正英在泗五灵凤县当中学教员,淮北行政公署以工代赈组织修复淮堤,钱正英为技术负责人。修复的堤坝段紧邻日占区,只能晚上由军队保护,在附近各村流动住宿,调集防汛力量抢险堵漏。由于在治理淮河水患中体现出来的治水能力和专业特长,钱正英不久就担任淮北行政公署建设处水利科科长。

1944年,新四军淮北区委决定整修淮河大堤,淮北行署成立了交通水利科,钱正英任科长,负责淮河北堤修复技术工作。她主持修复淮河土堤和沫河口闸,从测量、设计、监工、验收、结账一手主办。施工时,伪政府的一些工程人员也应邀参观根据地的大堤建设,对工程赞不绝口。

1945年,苏皖边区在淮阴成立,宿迁分属六、七分区,苏皖边区政府建设厅下设水利局,调钱正英任水利局的工程科长。1946年春大堤修复加固后,夏天,大堤经受住了洪水考验。

推动导沂工程

1949年后,钱正英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兼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部长、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务,宿迁一直是她关注、关心、关怀的地方。她多次指导宿迁水利建设,尤其是大力推动导沂工程,极大缓解了宿迁地区水患。

1949年7月上旬到8月初,沂、沭河特大洪水暴发,淮北平原河湖不分、平地行船。中央发出紧急指示:

这个地区历史上经常遭受洪涝旱灾害,群众生活苦。现在解放了,如果不认真治水,根治水害,政权就无法巩固。应抓紧当前战争刚刚结束的有利时机,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积极着手治水。

苏北区委、行署在全面救灾的同时,把治理沂、沭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成立了由40多名干部、专家组成的淮阴地区救灾治水大队,和淮阴地委、专署一起勘察、调查,并会同山东水利部门协商。8月下旬,制定了“导沂整沭”工程方案。钱正英还作了导沂工程的详细报告,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苏北导沂是导沂整沭的一部分,在上游拦洪工程未完成前,利用宿迁以北的骆马、黄墩两湖临时拦洪。

1946年春,钱正英在自己主持修复的苏北运河大堤上


这个方案在报中央之前,华东水利部会同苏北区委、行署两次研究,按照“沂沭分治”的方针,不仅批准了这个方案,还确定骆马湖、黄墩湖为临时蓄洪水库,计划在中运河上兴建皂河临时束水坝,在骆马湖连接新沂河的口门处,切开嶂山岗岭,既遏制中运河宣泄,又保证嶂山口门通水入新沂河。

10月,苏北区党委、苏北行署和苏北军区司令部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对淮河下游治水的批示精神,联合发出了《苏北大治水运动总动员令》。11月25日,导沂工程第一期工程开工,其中宿迁县出动民工34161人。

1950年,淮河大水,淮堤决口,钱正英担任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1月20日,钱正英到沭阳指导导沂施工,实地勘察后提出皂河束水坝要土法上马,做柴土束水坝,保证新沂河当年发挥效益。2月26日,34万民工全部来到工地,导沂第二阶段全面开工。4月13日至15日三天暴雨,洪水南下,新沂河工地一片汪洋,埠子中队3000名民工被冲散。

4月底,华东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来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她在报告中说:4月中旬大雨,工地积水严重,工程进展普遍推迟……难工积水一公尺有余,寸土未筑。粮草调度更加困难,一方面有断炊之虞,另一方面后方勤务增加,春耕与河工矛盾更严重,当地人力动员已至饱和。

钱正英向华东局汇报说,虽有些枝节上的缺点,但整个工程方案是对的,并带人、带技术,连夜赶到工地讨论解决办法。面对重重困难,钱正英与工程人员确立了“多管齐下,分头行动”的治理思路。

钱正英在水利工地考察


钱正英还与汪胡桢、王祖烈等制定了《治淮方略》。在曾山的带领下,汪胡桢和钱正英专程赶往北京,由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带着,当面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治淮方略》并获得支持。4月25日,小潮河堵口工程第5次合龙。经过5个昼夜的奋战,大坝合龙一气呵成、胜利完工。5月1日,钱正英与水利专家原素欣等亲临皂河水坝工地视察施工准备工作,并指导调整工程施工部署。该坝于5月19日开工,3万余民工艰苦奋斗一个月,6月20日竣工。

1950年10月,刚刚完工的新沂河工程,有惊无险地顶住了洪水压力。鲁南、苏北1450万亩土地安全度过汛期,两岸百姓第一次在洪峰中保住秋收,苏北地区当年增产粮食3.5亿斤。苏北与鲁南地区导沂整沭的全部工程,经过3年多时间200多万民工的辛勤劳动已胜利竣工。此项工程的完成,使鲁南、苏北沂、沭流域的500万人民摆脱了洪水灾害,沿河十年九不收的1000多万亩农田,从此逐年增产。

钱正英一直关心着宿迁地区尤其是淮河流域防汛水利工作,多次指导宿迁的水利工作。1952年8月12日,钱正英视察洪泽湖大堤三河闸工程。1957年4月1日,钱正英等一行7人视察骆马湖水库控制工程,并听取宿迁县党政负责人灾情和水利工作汇报。

1985年,钱正英为“河海大学”揭牌


掀开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刚刚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中国人民,又投入到迫切的治水大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年里,约有2000万人直接参与水利建设。轰轰烈烈的水利“大建设”,呼唤着人民自己的水利“大院校”。1952年,钱正英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副部长。

就在她离沪赴京履新前夕,钱正英与严恺交流水利高等教育的规划和设想。由此,钱正英与“河海”结下了70年的不解之缘。一个月后,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提名,中央正式任命钱正英为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院长,严恺为第一副院长。于是,29岁的钱正英在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一个月后,又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在钱正英和严恺等老一辈创校先驱的悉心擘画下,新中国第一所独立的、规模较大的水利高等院校华东水利学院应时而生,掀开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学校师生在全国院系调整后率先开学开课,创办4个院系和10个教学研究组,成为水利高等教育的示范者和领头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科委下达的30多项三峡工程项目中,学校就参与承担了其中的 25 项。“六五”期间,学校有100多项科技成果受到国家和部省级奖励。

徐小坤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