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蓝图绘就,加速启航!苏州相城锚定“双中心”定位
来源:议事苑
2022-10-04 17:36

图片

相城是苏州最年轻、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城区之一。设区21年来,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了相城的多元与巨变。

今年1至8月,相城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9亿元,同比增长2.4%、9.2%......优秀“成绩单”的背后,是相城“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

面向未来,相城区扛起特殊年份的特别担当。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相城区工作会议,为相城确立了新目标、新路径:加快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推动苏州成为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城市;推进相城区高质量发展,把相城区建设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

蓝图绘就,加速启航!正在全力奔跑的相城,迎来了蝶变跃升的最重要历史时刻!

从“相土尝水地”到“枢纽中心城”

高铁是撬动相城发展的支点

图片

23分钟直抵虹桥,17到48分钟通达长三角各地、4小时联动北京;对内,无缝对接城市内地铁、高架、快速路等城市微循环系统……作为苏州市域新中心的相城,从“相土尝水地”发展成“枢纽中心城”,交通是“蝶变”的绝对性因素,而高铁,则是撬动相城命运的支点。

2011年6月,京沪高铁全线贯通运营,触发了相城发展新契机。一年后,围绕高铁苏州北站,苏州超前布局打造苏州高铁新城,深刻改变了相城的发展轨迹和空间格局。作为苏州“一核四城”发展的战略举措,依托交通枢纽优势,苏州高铁新城很快就展现出对产业、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成为相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引擎,承载未来新生活的空间载体。

“这是十年前的高铁新城,当时的建筑物非常少。位于高铁北站南边的南天成路,旁边矗立着一座建筑物,那是当时唯一即将建设起来的商业体。”紫光数码集团苏州总部总经理刘石柱拿着一张十年前拍的照片说。他来自北京,是最早一批决定在高铁新城创业的技术人才,这十年间,他的事业版图越来越大,也见证着高铁新城发展的超速度。

图片

澄阳路、G524高铁快速路工程相城段、南天成路西延工程……一个个道路项目相继完工通车,让高铁新城的交通格局彻底打开。

大交通,为城市经济注入发展新动力!紫光大厦、吾悦广场、大悦春风里……十年间,高铁新城完成建设项目205个,专项规划43项,这座因高铁而生的新城,实现了从“洼地”到“热土”的跨越赶超!如今,智能化、黑科技、未来感……这些词汇如今已经融入了“新城人”的日常生活,苏州高铁新城已成为一个集商贸、科研、居住、办公、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国际商务中心。

即将年底开工的通苏嘉甬铁路将与京沪线在这里交汇,苏锡常城铁和如苏湖城铁将从这里穿越,一个“黄金双十字”铁路枢纽呼之欲出,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将在这里汇聚,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沟通南北、联动东西”

率先推动“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

握指成拳,推动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正是当下苏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年长三角一体化的急先锋相城区,这次又率先开启了市内全域一体化的实践。

在地理位置上,相城有着“承上启下”的连接功能。作为苏州市区与常熟、张家港联系的纽带;园区和高新区交通的中心;京沪线、长三角城际的重要枢纽,对苏州来说,相城起到了“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重要作用。

图片

姑苏区与相城区互为毗邻,历史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始筑阖闾大城。自此,姑苏便与相城结下不解之缘。8月19日,姑苏区与相城区协同发展签约仪式举行,推动两地联动发展和缝隙填补,在空间布局、城市管理、道路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阶段。当千年古城牵手市域新中心,当数字经济赋能文化长廊,未来将催化出无限可能。

联动发展、全方位合作,自然离不开两地的基础设施硬支撑。轨道交通2、4号线与上高路、城北路改造;正加快推进的桐泾路北延工程;力争年内开工的合兴路、文灵路、民清路的建设……让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的生活圈也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目光向北,相城与常熟的往来也在日益密切。G524高铁快速路工程相城段全线通车、高铁新城快速路连接线工程主线高架桥建成通车、G524国道苏常快速路正式通车……三大交通工程纵贯相城东部,让起于相城上高路、终于常熟莫城的大动脉终于全线贯通。

拥抱一个内外通达的相城,对常熟来说,双向的人流物流产业流都将与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和战略方向有效弥合,在自身产业升级的同时辐射整个长三角。对苏州而言,常熟与相城区的一体化,也是南北轴线各节点互动的一次有效实践,这或许将成为提升市内部协同功能的最终方案之一。

图片

8月12日,常熟市与相城区协同发展签约仪式举行,两地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开创协同发展新格局。未来,相城区界至锡太公路的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全长在1.4公里左右,建成后,相城市民前往常熟等地将更加便捷。

“广济路相城区段南起姑苏区界,顺接现在姑苏区的广济路,北至常熟界,全长21.5公里,它是作为相城区贯通南北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性主干道,目前所在这个位置跟常熟相接,大概是四车道的规模。”相城区交通运输局综合建设科工作人员李轶超说。

姑苏、常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牵手与合作,始于交通互联,又延伸至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等多个层面,相城与多地的互融互通正愈发紧凑。未来,十里山塘能与百年金砖隔空联动,昆承湖与阳澄湖美美与共,四角山水共同扮靓属于苏州的江南味。

聚力打造“数字化发展第一区”

构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

秋日里,迎着阳光,行走在苏州相城街头,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的智能出租车、小巴车、清扫车、配送车;商场里,数字人民币消费成为新时尚,相城市民早已对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流程“驾轻就熟”;工厂内,智能车间整洁明亮,更多机器人高效运作……在相城,“数字经济”魔力正在呈现。

敢为人先的相城超前布局,围绕打造“数字化发展第一区”的目标,聚焦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先进材料等新经济产业,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率先探索。作为“主力军”的苏州高铁新城更是坚持根植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积极抢抓新机遇。截至2021年底,相城数字经济企业累计达2357家。

图片

抢抓发展新机遇,离不开科研硬实力。近年来,相城区以产业研究作为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联手试点机构和关联企业,针对各细分领域,成立了13个数字金融产业研究小组,以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持续深化金融创新成果在各领域的拓展应用,不断做大转型发展的优质增量。

工行移动研究小组通过开展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技术研究,在全国首发“SIM PAY”硬钱包产品,推动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和市场化应用;银联商务研究小组围绕硬钱包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硬钱包技术研讨,推动相关业务标准制定;财政领域研究小组在全省率先将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执行系统,打通数字人民币的财政集中支付渠道……

图片

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落户相城。不仅如此,相城获批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省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先行示范区。

相城积聚力量,在“黄金”赛道上加速奔跑。未来,相城将围绕“数字化发展第一区”目标,加快集聚总部型、创新型、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等一批国字号平台,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磁场效应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

“双中心”定位的城市蓝图已经绘就,为梦想而战的相城,正开启新的征程。

议事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实习生 杨唯一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