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气候中心6日发布上半年气候监测:2022年1-6月,全省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其中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特征明显。气温偏高,平均气温14.1℃,较常年同期偏高1.3℃,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其中3月(11.8℃)和6月(27.2℃)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值。
1-6月影响我省的天气气候事件主要为淮北干旱及江淮梅雨:受降水持续偏少影响,淮北地区5月中旬起旱情发展迅速,至6月上旬徐州、连云港、宿迁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气象干旱,下旬以来淮北地区降水过程频繁,旱情逐步得到解除;6月23日我省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汛期,入梅日期与常年入梅日(6月19日)相比偏晚4天,截至目前,全省平均降水量为84毫米,较常年同期(69毫米)偏多2.2成。
气温总体偏高
3月和6月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
据省气候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各站平均气温12.4℃(射阳)~15.3℃(高淳),全省平均气温14.1℃,较常年同期偏高1.3℃,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最高值为14.2℃,2020年),各站均较常年偏高0.6℃(溧水)~2.0℃(响水),其间极端最高气温39.4℃,6月17日出现在沛县。极端最低气温-8.4℃,2月5日出现在赣榆。
其中,2022年3月江苏平均气温11.8℃,较常年同期偏高2.6℃,刷新了1961年以来同期历史记录11.5℃(2002年)。3月“前期干暖后期湿冷“气候特征明显。6月全省平均气温27.2℃,较常年同期偏高2.8℃,创历史新高。
降水量总体偏少
梅雨“不典型” 淮北地区前旱后涝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各站降水量为154毫米(射阳)~681.3毫米(吴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98.8毫米,常年同期为459.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3成。淮北地区降水量241.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江淮之间降水量396.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4成,苏南降水量567.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0.5成。
其中,淮北地区前旱后涝特征明显。今年1-5月江苏淮北地区降水量仅99.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为1961年以来第四少值,各旬降水持续偏少(除1月上旬、3月中下旬外)。4月、5月降水量仍然持续偏少,导致淮北地区逐步出现重度气象干旱,部分地区达特旱级别。6月淮北平均降水量达142.1毫米,尤其是23-30日,降水量达120.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倍,部分农田淹水积涝,旱涝急转特征显著。
6月23日我省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汛期,入梅日期与常年入梅日(6月19日)相比偏晚4天。6月23日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入梅,淮北地区也进入多雨期,当日全省迎来梅雨期首场强降水,淮北及沿江和苏南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有105个乡镇(街道)雨量超过100毫米。
截止到6月30日,全省梅雨量为17.1毫米(江都)~237.7毫米(宿迁),共有47站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其中21站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全省平均降水量为84毫米,较常年同期(69毫米)偏多2.2成,除靖江、金坛、句容、高邮、南京局部、无锡北部、苏州大部、南通南部和淮北地区较常年异常偏多0.8成~4.8倍外,其他地区偏少0.5~7.4成。
今年盛夏江苏高温日数可能比常年同期偏多
江苏省气候中心此前发布的2022年江苏盛夏(7-8月)气候预测透露,今年盛夏降水量淮北地区较常年偏多,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会有内涝或洪涝发生。
预计今年盛夏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苏南部分地区偏高1℃以上。全省盛夏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比常年同期偏多。预计今年盛夏影响江苏的台风个数为2~4个,可能有1个影响较重。需注意北上台风对东部沿海地区可能造成的风雨影响。
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建议如下:
暴雨洪涝:预计今年盛夏淮北地区降水量偏多,全省会出现集中强降水时段,存在发生局部内涝以及地质灾害等事件的可能,特别要关注上游客水的影响,结合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充分做好各种防汛、防灾准备。
强对流:重点关注汛期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及其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强化应急准备。
高温热浪:预计今年盛夏会出现阶段性高温伏旱天气过程,做好防暑降温和电力调度供应的准备,关注太湖蓝藻暴发的可能性,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改善水资源水质。
台风:今年台风对我省可能造成较重影响,关注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大风灾害的影响,及时做好防御准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