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两分钟|古代吃冰史:冰块是怎么被“拉下神坛”的?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7-05 20:27

如今这天是一日热过一日,大中午的往太阳底下一站人都要热化了。大夏天的,一根雪糕就能驱散这股子热意,或者自己冻点冰块做个夏日特调也是美滋滋的。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夏天吃冰最早都能追溯到周朝去了,但是这人人都能在酷暑啃上一块冰的好日子,其实还真没有那么久。

古人贮冰还真的是储存冰块,在周王朝时,有一种名为“凌人”的工种,专门管采冰贮冰的,《周礼•天官•凌人》中记载“凌人,掌冰。正岁,有十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凌人不是什么芝麻绿豆官,他们手下管着八九十号人,一到寒冬腊月,凌人就带着专门采冰的工人上深山挖冰块去了,这工作可真不容易。

图片

雍城凌阴遗址.jpg

1976年,雍城曾发掘出一处秦国的冰窖,这座冰窖有190立方米,规模很大,足见当时采冰规模。不难发现,那时候采冰是官方活动,这冰块谁能吃?当然是天子和贵族,平民是想都别想。《周礼》中同样记载了冰块的用处,“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盘冰。”冰块除了供皇室食用,还是宗庙祭祀中的贡品,天子诸侯们也会将冰块赏赐给臣子,那小小一块冰,可真是身份地位双重象征了。

图片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手捧酥山的侍从.jpg

到了唐代,贮冰的方法倒是进步了不少,除了官家外,民间也有采冰卖冰的商人,不过可真的价值高昂,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里就说“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上的东西。唐朝有一种名为酥山的甜品,就是在冰块上浇奶油黄油,有的还放点水果鲜花,和咱们今天的冰沙吃法差不多,在《开元天宝遗事》里就说杨贵妃的兄弟们仗着自己有钱有权,用酥山大宴宾客,尽显豪绅。

图片

野宴图.jpg

那么冰块又是怎么走下神坛的?这得感谢宋朝的火药工人,他们意外发现了硝石制冰法,硝石还能被循环利用,这就使得冰块从当年的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宋朝夏季冰饮那么发达,也与冰块能够较低成本的批量生产有关。

如今人人家里都有的电冰箱还要感谢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提升,咱们才能自己在家里冻上一堆冰块,想吃就吃,吃个痛快呢。

摄影:卢婧

后期: 贾浩杰(实习)

文案:沈昭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