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南京常见水生野生动物识别手册》新书发布:两百余种水生生物揭开神秘面纱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6-27 19:45

潼潼(黄色)和是(灰色)

《南京常见水生野生动物识别手册》

平时在身边水域里看到的水生动物不认识怎么办?现在拿着一本书就可以认识南京本土的各种野生动物啦。6月27日下午,《南京常见水生野生动物识别手册》新书发布会在南京举行,该识别手册共收录了在南京生活分布的210种水生野生动物,包括2种水生哺乳动物、109种鱼类和19种两栖爬行类,还包括了水生生态系统中不起眼却非常重要的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类等无脊椎动物60余种。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全国首个长吻鮠、铜鱼吉祥物“团团、潼潼”IP形象也在活动现场发布,受到很多市民关注。

拟尖头鲌 姜盟摄

白鲟照片 姚强摄

南京鱼类物种新记录首次公布

记者看到,《南京常见水生野生动物识别手册》记录了曾经在南京生活过的许多珍稀水生生物历史影像资料。2002年12月11日,在南京下关一带,渔民误捕了一条3.3米长的白鲟,虽经南京渔政工作人员和科学家的全力救治,但因伤势过重最终没有救活,这也是长江下游最后一次该物种的记录。

白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长江中体型最大的鱼类,最大体长可达7米,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自80年代起该物种种群数量就急剧下滑,2019年宣布灭绝。本书就收录了2002年白鲟救助时的一手珍贵图片。

除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本书依托于近年来开展的南京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收录了最新部分成果。

2021年起,在南京长江段开展的鱼类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了拟尖头鲌。该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上、中游支流及其附属水体,在《江苏鱼类志》和往年南京调查中均无相关历史记录,此次发现标志着南京鱼类发现新记录物种,证明了随着十年禁渔工作的持续开展,南京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恢复。本书就收录了拟尖头鲌活体珍贵的图片资料。

据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作为全省首本以水生生物为题材的原色图鉴,本书共收录本土水生动物原色图片512余幅,“为了拍摄这些水生生物的活体照片,我们在两年前专门成立了一个影像调查组,其中绝大多数为江苏和南京本土摄影师,我们拍摄了大量一手的资料。”

长吻鮠 姜盟摄

铜鱼 姜盟摄

全国首个长吻鮠、铜鱼吉祥物IP形象发布

记者注意到,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社会同步调查报告。作为“2022年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主题活动”之一,“2022年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同步调查活动”于2022年5月22日在南京启动。活动邀请了关注生物多样性社会保护的高校、机构、社会公众、自然爱好者、生态摄影师等在南京长江沿岸7个观测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社会同步调查活动,通过数据和影像记录夏季南京长江沿岸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情况,通过公众参与扩大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影响力,助力长江大保护。

与此同时,全国首个长吻鮠、铜鱼吉祥物“团团、潼潼”IP形象也在活动现场发布。2021年,由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组织专业团队经过精心设计制作,推出了全国首个长吻鮠、铜鱼吉祥物“团团、潼潼”IP卡通形象,这也是南京首套以长江鱼类为主要对象的IP卡通形象。

“团团”是一条可爱的长吻鮠,名字取自长吻鮠的另外一个宿命“江团”,“潼潼”是一条可爱的铜鱼,名字取自铜字谐音。围绕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组织创作了《长吻鮠和铜鱼》、《南京长江大胜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系列科普和普法短视频,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说:“我们希望围绕这两个卡通形象制作一些科普短片,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江苏省重点保护的鱼类,通过IP卡通形象来让更多人爱上长江,参加到长江的大保护工作中来。”

通讯员 李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见习记者 闫春旭  图片/视频:记者拍摄、受访者提供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