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天团做了一档节目,一起聊聊吃饭这件事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6-22 07:21

夏天,是最有能量的季节。山之味,水之产,地之灵,人之杰,一到盛夏就争相怒放。6月23日19:30,湖南卫视和芒果tv将同步播出《湖南好有味》中国粮·湖南饭特别节目。

在这台“活色生香”的特别节目中,养猪院士印遇龙、辣椒院士邹学校、养鱼院士刘少军、茶叶院士刘仲华、杂草防控院士柏连阳、食品工程院士单杨、木竹院士吴义强几位来自湖南农业领域的院士将和大家一起聊聊吃饭这件大事,展示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创新成果,讲述湖南农业人的奉献与坚守,因为参与院士项目生产,走上致富道路的农民朋友们也来到现场报喜。

湖湘大地物产富饶得天独厚

农业人才助力科技兴农

“七山二水一分田”,湖南自然资源丰富,既有生态优良的湘西大山区与地形复杂的湘中湘南丘陵、盆地,也有湘北的大江、大湖洞庭湖平原地区,不仅具有生产优良独特农产品的天然条件,而且具有发展山地农业、林下农业、水域农业等多种农业形态的天然条件,涵盖了山水林田湖的粮、油、茶、酒、烟、菜、菌、果、药、畜禽、水产等多样性的“立体式”农产品结构。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农业科技上,人杰地灵、惟楚有才的湖南集结了水稻院士、养鱼院士、油菜院士、养猪院士、辣椒院士、茶叶院士、食品工程院士、杂草防空院士、木竹院士这样阵容强大的顶级院士天团,在多个领域居世界或国内领先地位;拥有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农业创新平台39家,特别是以岳麓山种业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现代种业高地,正进一步提升湖南农业科技优势,为做优湖南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烟火湖南活色生香

百姓健康安全由他们守护

街边巷尾,小小方桌,嗦一碗地道的米粉唤醒味蕾;午间时分,火辣辣的湘菜上桌,品尝美味的同时聊着火热的生活;傍晚,在万家灯火下排队如云的街边小店,品类丰富的湖南夜宵香味四溢……一日三餐之间,湖南人活色生香、热气腾腾的一天跃然荧屏。湖南生活的好有味离不开湖南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饮食文化,更离不开农业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研发,是他们让我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研究养猪四十年的“养猪院士”印遇龙说,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为了不耽误实验经常和猪“同住”,还偷拿儿子奶粉去喂小猪,被妻子“埋怨”:“对猪比对儿子还亲!”养鱼院士刘少军的父亲也是研究鱼的院士,父子俩花了四十年时间,让中国人吃上更多更好的鱼,他说鱼一般是凌晨产卵,这时他们会蹲在水边观察,经常一蹲就到天亮,然后带着一身的蚊子咬的包回家。还有培育数百个品种的辣椒院士邹学校、让黑茶变成健康茶、致富茶的茶叶院士刘仲华、研究杂草守护稻田的杂草防控院士柏连阳、让水果和粮食能贮藏更久的食品工程研究院士单杨、可以把秸秆变废为宝,做成家具、地板的木竹院士吴义强。研究油菜的官春云院士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来到现场,他和他的团队为中国餐桌贡献了优质的湖南菜籽油。

大国粮仓共同守护

院士上新宝藏味道有排面

在《湖南好有味》中,湖南各地的佳肴一一呈现,让大家垂涎三尺,其实湖南有味的美食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宝藏的味道等待大家去发现和品尝,这些美味也是来自于湖南农业人的辛劳和智慧,农业科研人员攻坚克难,优化了湖南饭的品种。产业带头人和农民朋友辛勤耕耘,擦亮了湖南饭的品牌,美食从业者锐意创新,丰富了湖南饭的品味。他们共同守护着大国粮仓,丰富着百姓餐桌,为生活带来了活色生香的幸福感。在特别节目中,院士们也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给湖南粮仓上新。印遇龙院士为大家展示了用茶叶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大的“茶香猪”,湖南的猪肉出口连续6年全国第一,生猪养殖产值破2千亿。他希望民族种业做大做强,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出健康。邹学校院士推荐的龙福椒是太空选育的最新品种龙福椒,产量高口感好。据悉,湖南辣椒总产值已经达到170亿元。单杨院士展示了一颗一年前采摘的脐橙,通过锁鲜技术保存,依然新鲜营养。

用双低菜籽油做一道辣椒炒肉和剁椒鱼头,配上一份香气四溢的杂交水稻米饭,一餐简简单单的湖南饭就准备好了。享用完美好的一餐,再来几瓣柑橘,品一杯黑茶,生活好不惬意。这是普通湖南人生活中再日常不过的场景。事实上,这些许多人习以为常的湖南味道背后,饱含着湖南各大“院士天团”在科技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与创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