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后《数风流人物》再演毛泽东,侯京健挑战30年历史跨度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6-01 21:19

6月1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数风流人物》在宁发布。现场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广电局副局长尹晓平、省广电总台台长卜宇、副台长周斌以及主创代表侯京健、菅纫姿、张洪睿共同启动开播装置,宣布该剧将于6月中旬登陆多家卫视和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饰演毛泽东的侯京健告诉记者,挑战就在于把握每个年龄段不同的状态和气质,自由切换中感受人物的成长。

将耳熟能详的历史,讲出时代新意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数风流人物》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余丁执导,王青伟编剧,侯京健、李乃文、菅韧姿、孙坚等出演,汇聚一批实力演员和德艺双馨老戏骨。该剧入选广电总局2018—2022年第三批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名单,紧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聚焦13位中共一大代表,以及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先驱,以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折射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阐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汇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据悉,在该剧筹备、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国家广电总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给予了许多关心和指导。江苏广电总台副台长蒋小平表示,“《数风流人物》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是一部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相信播出后能让广大观众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

回顾《数风流人物》的创作拍摄过程,主创们感触颇深。编剧王青伟说,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数风流人物》在叙事结构上不是简单以历史结构为脉络,没有把表现重点放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上,而是聚焦于“人”和“人的故事”。在曾执导《鸡毛飞上天》《追梦》等作品的导演余丁看来,该剧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讲出时代新意,以情感带出历史会更有温度,体现共产党人的信仰之美、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美。

演员菅纫姿说,自己出演的杨开慧不仅是一个女革命者,同时她也是妻子和母亲。剧中有这样一场戏,讲述杨开慧被捕之前与孩子们诀别,她叮嘱孩子们隐姓埋名,不能透露父亲的身份,而年幼的毛岸青无法理解,倔强地不肯改名,杨开慧情急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这个巴掌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也将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大家舍小家的革命信念生动地刻画出来。

第13次扮演毛泽东,切换不同人生阶段

在当下众多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中,青春感、年轻化是《数风流人物》的一大特色。成功出圈的《觉醒年代》,让剧中众多演员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就包括在剧中饰演毛泽东的85后演员侯京健。在《数风流人物》中,这是他第13次扮演毛泽东。“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注主旋律作品,这对演员们提出新的要求,要避免程式化的表达,让所饰演的人物接地气,以情动人。”他告诉记者,该剧通过普通人的成长叙述、情感化的表达呈现,构建革命先烈与当下年轻人的精神连接,感召年轻观众牢记革命先烈的信仰与牺牲、理想与奋斗,激发爱国爱党、奋力拼搏的使命担当,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采访中,侯京健说,这部剧从红船建党,一直到建国,历史跨度这么大,对自己来说挑战十足。“要把握住毛泽东主席每个年龄段不同的状态和气质,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抓住他年轻时的朝气和青春力量,眼中有光,对信仰的坚定,中年时期内心的挣扎和调整,再到老年时的大局观和成熟坚韧,说话时声线也往下压一点,随着人物的成长不断变化。”不为人知的是,他经常一天要换三个头套,不同时期来回切换。“最痛苦的是,拍青年阶段我一度在减肥,再扮老年就不太合适,吃胖就再减,三五天七八斤这么来回倒,他们看我忽胖忽瘦,就叫我‘猴皮筋’。

《觉醒年代》中,青年毛泽东抱着几本用布包起来的《青年杂志》在雨中奔跑,一组不满两分钟的镜头,浓缩了当时整个中国的苦与乱,这样的名场面令人念念不忘。在这部剧中,侯京健也有不少场景刻骨铭心。比如在7月的横店拍长征雪戏,顶着大太阳带着假发套、帽子,里三层外三层,鼓风机吹着盐粒子,拍完就直接中暑。“这部戏让我更立体地感受毛泽东主席,红色历程中有粉色浪漫,还有谍战的悬疑。我们这代年轻人要接受正能量,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才能不忘初心。”

还原历史场景,古董店辗转淘来道具钢笔

从1919年探索救亡图存的青年志士们的振臂高呼,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成立,《数风流人物》时间跨度长达30年,剧中仅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就超过300位,剧组动用特约和群演超过3万人次,剧组准备的演员服装有12000多套。全剧设置650多个大场景和2000多个小场景,还一比一复刻还原了韶山冲、安源煤矿、清水塘、延安窑洞等重要场景,置景量是一般电视剧的三倍,仅存放道具的仓库面积就有近5000平米。

剧中杨之华送给丈夫瞿秋白的一支钢笔,看似平平无奇的道具,是美术组在查阅大量史实资料确定了钢笔样式后,辗转多个古董店铺才最终淘到的。为了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团队还选用了最先进的4K超清宽幅摄影机进行拍摄,创新采取中长焦拍摄大景、短焦拍摄人物的手法,运用遮幅模式,达到了电影化、高品质的成像效果。

据悉,2021年围绕建党百年,江苏广电总台创作推出了电影《守岛人》以及《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无声的功勋》《记忆100》等五部一百集的音视频产品。下一步,江苏广电总台还将继续聚焦聚力主题性创作生产,紧紧围绕抗美援朝胜利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70周年、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张謇诞辰170周年等重大节点,创作推出电视剧《和平颂》《甲午战争》《张謇》等作品,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