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方氏发祥地。”这句话说的就是常州溧阳天目湖镇桂林村,方氏后人在桂林村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已有800余年。近年来,历史悠久的桂林村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青山绿水间用心书写富民故事。
发展茶叶产业 打造宜居村庄
桂林村的富民强村之路最早要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1972年,村里建立桂林茶场并成为知青点,一批批知识青年成为茶场垦荒种茶、采茶制茶的主力军。1984年,桂林茶场推出“沙河桂茗”品牌。1991年,“沙河桂茗”通过国家级名优茶鉴定,之后接连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中茶杯”特等奖和“陆羽杯”特等奖等 20 多项荣誉。“沙河桂茗”的制作工艺和风格特征,奠定了天目湖系列名茶的发展基础,也被载入江苏省绿茶制作“非遗”名录。
一直以来,茶叶是桂林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复垦,村里建了高标准茶园和茶产业生产基地,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里现有茶厂 40 多家,茶园 1000 多亩。2020 年,桂林村生产、加工和销售干茶10万公斤,包括绿茶、红茶、黄金芽茶、奶白茶等品种,茶叶年收入达8600万元,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近年来,桂林村始终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挖掘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村庄更加宜居。该村先后共计投资800多万元,提升和完善了村庄道路、停车场、路灯、标识标牌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同步建立了村庄生活污水管网巡查养护制度。作为常州地区首批农村垃圾分类示范点,桂林村还投入智能化 设备,每日可减少垃圾1吨多。全村自来水、燃气入户率均达到100%。
发展乡村旅游 吸引项目入驻
如今的桂林村,道路宽阔,屋舍整齐,绿树四合,环境优美。村旁茶园吐翠,果树飘香,池塘水清草绿,田野沟渠纵横,目光所到之处皆是生机勃勃的乡村美景。“美丽风景”带来了“美丽经济”,众多游客来此休闲观光。
“国庆期间,我家民宿天天满房!”民宿女主人王晓秋高兴地告诉记者,2018 年,她和丈夫退休后回家乡桂林村创办了怀秋小筑民宿。怀秋小筑是典型的水墨江南风格,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前庭后院、窗明几净,每到节假日就“一房难求”。“村里这两年发展得越来越好,知名度也高了,我们不愁没有客人。”王晓秋笑着说道。
怀秋小筑民宿
桂林村“90”后青年方程也有同感。方程的父母是开饭店的,从小就在饭店里长大的方程,耳濡目染,对经营饭店颇有心得。2013年,他自主创业,在村里开了一家名叫土家人的农家乐,主要接待旅游团体客户。这么多年来,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平时店里客人多,招待不下了,他还会将客人分流到村里别的饭店和民宿。村里有些闲散妇女也到农家乐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怀秋小筑民宿、土家人农家乐的成功是桂林村村强民富的缩影。近年来,桂林村依托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的地缘优势,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催生和刺激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目前,全村已有风格迥异的精品民宿、农家乐、家庭农场等80余家。2014年,桂林村乡村旅游协会成立,在协会的带动下,从村里走出去的20多名大学生、退役军人和企业家纷纷返乡创业。2020年,桂林村的乡村旅游经济体壮大到 150 余家,全年接待游客量 42.86 万人次,村民们端牢了乡村旅游的“金饭碗”,人均纯收入达 45000 元。可以说,桂林村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由于桂林村位于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位置,生态优势明显,涵田度假村酒店旅游综合体、中国再生医学健康管理中心、苏园康养体验馆、桂林山居、安悦天目山居等项目纷纷落地桂林村,这些项目总投资 300 多亿元,旅游前景一片大好。
眼下,桂林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在打造过程中,桂林村既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又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遵原村落布局,循原生态肌理,因地制宜,延续文脉,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不久的将来,当游客漫步在见证历史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的邻水栈道,徜徉在桂林知青体验馆、村史馆,可以感受悠长的乡野时光,邂逅一段特别的桂林记忆。(吴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