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周年,90种西瓜,邀请999名市民来品尝......10月16日下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生日趴”,请市民“吃瓜”。而即便强冷空气携风雨来袭,也没有阻挡市民们“吃瓜”的热情。
90个西瓜品种让人挑花眼
16日下午2点,记者走进江苏省农科院,一眼就看到了长长的“西瓜摊”。“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红瓤黄瓤、有籽无籽、大果小果,各种西瓜扑入眼帘。每个摊位桌上都写着西瓜品种,果盘里切好的西瓜任你吃。不同时代育成的90个西瓜品种代表着农科专家们在育种领域的骄人业绩。
这里有老南京记忆中的味道——“解放瓜”“华东24”,有上世纪90年代的杂交“蜂蜜瓜”“苏蜜1号”,更有近年优选的西瓜新品系。红肉、黄肉、大的、小的、甜的、脆的,满足了你对吃瓜的一切想象。
你见过果皮金灿灿、薄得像纸一样的西瓜吗?“金瞳”就是。和其它西瓜不同,“金瞳”的瓜皮金灿灿的,切开,果肉浓粉红色,咬一口,甜,脆。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徐锦华介绍说,“金瞳”是目前还在选育中的新品种,还没正式推广,这次是给大家尝鲜的。
记者发现,当天活动当中人气最高的当属“小糖丸”,它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苏梦6号”西瓜的昵称。“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小的西瓜,感觉能放进口袋里装走,太可爱了!”家住孝陵卫街道的许女士带着两个孩子来品尝,孩子们对这手掌大小的西瓜非常感兴趣。一个小西瓜切开,两个孩子一人一半,吃得津津有味。许女士说,没想到这么小的瓜,果皮还那么薄,切开后里面几乎都是果肉。
科学家伉俪为你“切瓜”
16日当天,江苏省农科院还邀请了老、中、青90对农科伉俪,和市民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份专属甜蜜。记者看到“两优培九”之父邹江石、小麦专家曹旸夫妇,桃创新团队首席俞明亮、草莓创新团队首席赵密珍夫妇等农科“大咖”,都在队伍中为市民们“切瓜”。
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邹江石在认真地为市民介绍西瓜时,被很多人一眼认出。上世纪90年代,时任省农科院副院长邹江石与袁隆平团队合作育成“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两系杂交稻,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2亿亩。
“我1962年就到农科院了,对这里感情很深!”邹江石告诉记者,当时农科院就有42名研究员了,科研实力很强。“我当时的奋斗目标是把水稻产量搞上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也看到了可喜的变化。”邹江石说,这背后一代又一代“农科人”辛勤的付出。“现在我们的‘南粳’系列不仅产量很高,质量也非常好,这些都是我很高兴看到的。”
为什么秋天还有这么多西瓜品种?
西瓜不是夏天的时令水果吗?为什么秋天还有这么多品种的西瓜?对此省农科院专家解释说,其实他们早在今年5月就确定了在10月组织本次的开放日活动。所以,工作人员通过调整定植时间,做好水肥管理等,让市民在10月也能够吃到现摘西瓜,这也是农业栽培技术及农艺设施的进步,让百姓能够在不同季节有更多样化的果蔬选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视频 朱信智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