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0|探访南京最新打卡地老山老母猪沟“翡翠湖”,提醒:最深处15米切勿下水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1-10-04 17:24

 深绿色的湖水无风如镜,倒映着近旁的崖壁和绿树,宛如镶嵌在山岩中的一块翡翠……最近,南京老山深处的一个“翡翠湖”在网络上被揭开神秘面纱。10月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前往这里一探究竟,看到不少市民慕名而来,“翡翠湖”俨然已在今年国庆假期里成为南京最新的一处“打卡地”。

记者了解到,“翡翠湖”其实是老山一处经过治理的废弃采石场宕口坑塘,最深处达15米。对此,管理单位已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但记者注意到,仍有少数带孩子前来游玩的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工作人员提醒,在欣赏美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下水。

图片

仿佛翡翠半镶于山岩中,不少市民慕名前来

10月2月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驾车来到位于老山北麓的大堰驿站,从这里横穿岔琥路,向北有一条小路进入老山。

虽已是十月初,但这几天南京的气温都超过了30℃,且阳光强烈。一路上,山林茂密,两边高大的树木用枝叶搭起巨大的“凉棚”,让人感受到一份清凉。顺着小路徒步900多米,“翡翠湖”突然出现在路的右侧。

图片

记者看到,这里一面几十米高的崖壁坐拥半幅湖面,在阳光照射下,湖水呈深绿色。没有风的时候水面平静,可以看见对面崖壁的倒影。

此前有“飞友”用无人机航拍这处湖面,画面仿佛一块半镶于山岩中的翡翠,“翡翠湖”这个名字也因此被大家叫了起来。

来这里游玩的市民,有的带着孩子,有的和朋友相约,也有一大家子一同前来。有人在湖边的草地上铺好地垫围坐野餐,还有人在树阴里搭起了帐篷。记者与多位市民交谈得知,其中有不少人是看了网上的“攻略”后来这里的。在国庆期间,“翡翠湖”俨然已成为南京最新的一处“打卡地”。

图片

“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介绍这里,我在南京住了几十年,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地方!”郑先生对紫牛新闻记者说,正好国庆放假有时间,于是就带着家人一起过来走走。“老山这边环境挺好的,‘翡翠湖’景色很美,我们没有白来……”郑先生的老伴补充道。

有趣的是,“翡翠湖”位于老山“老母猪沟”一带,这个特殊的地名引起了不少听闻者的兴趣,成为吸引他们前来的一个原因。

图片

沿途景色优美,路边溪水吸引游人拍照玩耍

其实,不光是“翡翠湖”,沿途及周边一带的景色也很优美。

在通往“翡翠湖”的小路边,有一条小溪蜿蜒流淌。虽然现在水量不大,但已经足够吸引一直生活在城市里,长时间远离自然的人们。

图片

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不少市民下到溪边,或体验流水的清凉,或用相机记录下大自然的美景。甚至有一只宠物犬也走了过来,似乎是嫌天太热,它在水里来回溜达,不肯上来。

图片

在小路两边,还有不少板栗树,一些已经成熟的果实掉落在路边。有市民用石头砸开长有硬刺的壳斗,将里面的板栗取出带走。

顺着小路继续前行,将深入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可前往东山大峡谷、乌龟驮经书、郭子仪街等景点。

为废弃采石场宕口,提醒:注意安全不要下水

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翡翠湖”旁的路边,立有一块“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信息牌。记者据其了解到,“翡翠湖”其实是废弃并治理后的老山里口采石场宕口坑塘。

“项目概况”中的内容显示,这里的水面面积约2284.4平方米,水深2-15米。该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需治理区宕口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要由高陡露采边坡、废弃地和低洼积水坑塘组成。2020年9月至11月进行的地质环境治理主要是对边坡进行清坡、危岩清理,对废弃地进行挖高填低、覆土绿化等。

一般而言,废弃采石场的宕口积水坑塘往往坑深坡陡、水下地形复杂。站在“翡翠湖”岸边可以看到,在几步的距离内,湖水就从可以看清下面砂石,突然变为深不见底的深绿色。在岸边,立有两块提醒“水深危险,切/请勿下水”的警示牌,落款分别为老山林场东部林业管理区和老山林场东山分场。

图片

记者注意到,多数家长能够及时提醒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但也有少数家长忙于拍照等,并没有时刻注意正在水边玩耍的孩子的动向。甚至有一名家长带着孩子,走到了离岸边超过1米远的水中戏水玩耍。

图片

对于这样的情况,管理单位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除了两块警示牌,紫牛新闻记者还看到,有身穿印有“老山林场网格员”字样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来此巡查,并对下水行为高声提醒制止。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水下暗藏危险,来此游玩的市民千万不要下到水中,一定要保持在岸上欣赏美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