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2025年建成教育强市,海安召开教育发展大会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9-04 19:5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安”,9月4日,南通“双减”实施意见发布后的首个周末,海安市高规格召开教育发展大会,聚焦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党建制度、深化“双减”政策、集团化办学等,目标到2025年,全市公共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全国有声誉、全省居前列、系统有影响、群众有好评的教育强市。

海安历来有崇文重教、尊师厚学的优良传统,是一片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的热土。连续支教33年的海安宁蒗支教团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江苏“时代楷模”;中高考成绩持续领跑全省、南通,多年来走进名牌高校的海安学子络绎不绝;优质教育资源“遍地开花”,吸引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在海安安居乐业。近三年,海安教育投入达55亿。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介绍说,教育强市包括“建教育强市”和“以教育强市”两个方面。“建教育强市”就是 要进一步擦亮海安教育之乡品牌,建设高质量全民教育体系,推 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化、均等化,提高办教育、管教育的水平;“以教育强市”就是要充分利用海安教育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城市发展、人口集聚、人才引进、产业 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大会现场,“教育强市”实施意见发布,以“六个一流”为目标,即一流的领导体制、一流的教育体系、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效应,并制定了具体的31项任务,其中体现了诸多的“海安思考”。

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等6个专门委员会。同时,建设老年大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引导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应对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海安汇集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城区、区镇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跨区镇集团化办学属于海安的创新之举;并注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区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此外,还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精准对接10大产业集群相关专业,出台职业教育配套政策,加大与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产教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南通理工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南通卫校等高校在海安办学,有望吸引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落户海安。

值得一提的是,海安已积极推行课后延时服务一年,南通“双减”实施意见发布后,新学期海安中小学还将融入“四史”教育、红色资源、艺术体育、心理健康、公共文化资源等。记者了解到,海安还将把党的全面领导纳入学校章程,建立健全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党建制度体系。

于立忠表示,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凝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市委、市政府将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 的关爱支持教育,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感受到“教育强市” 的新气象。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