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评】堵住“偷窥之眼” 保护公众隐私
2021-08-11 09:59

今年5月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对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等侵害公民个人隐私行为进行集中治理,彰显了有关部门保护公众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决心。

治理偷窥黑产,要堵住“偷窥之眼”。随着科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如今不仅公共场所摄像头无处不在,家用摄像头也日益普及。将隐私保护责任一味甩给用户,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只有从生产端加强后台防护,假冒伪劣、安全不达标的摄像头严禁售卖、流通,才能从源头堵住“偷窥之眼”。此次集中治理,14家存在隐私信息泄露隐患的视频监控APP厂商被约谈,提醒摄像头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意识,绝不能图眼前之利而置公众隐私于不顾。

治理偷窥黑产,要斩断交易链条。从偷拍到视频买卖,摄像头偷窥黑产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偷拍视频交易不仅侵犯公众隐私,一些偷拍视频还被制作成淫秽视频传播,污染网络空间,败坏社会风气。对此,相关平台要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审核,及时清理涉摄像头破解教学、破解工具售卖,偷拍设备改装,偷拍视频交易等相关违法有害信息,对违规账号应一律封停,让偷拍视频没有流出渠道,让偷窥黑产失去滋生土壤。

治理偷窥黑产,要形成常态机制。此次集中治理四部门联手,打出了声势,打出了震慑力。下一步,专项打击应与常态化打击相结合,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厘清隐私权的边界,对违法偷拍行为露头就打,对涉嫌犯罪的行为绝不姑息,对存在问题的平台、企业要明确惩戒措施,督促整改,不留死角,坚决遏制摄像头偷窥等黑产的生存空间,切实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安全。

出品:扬子视评工作室

策划:时力强 黄凤

评论员:陈永辉

制作:张丹

校对:李海慧

编辑 : 张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