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生冷早睡觉 煮个薏仁冬瓜汤 体内除湿还有这些小妙招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6-16 22:05

扬子晚报网 6月16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杨璞)雨一直下,屋里湿气越来越大,体内的湿气也需“除湿”,但除了黄梅天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产生湿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杨晓辉表示,吃得太饱或过于油腻、嗜酒、饮食不规律等,这些都容易损伤脾胃,运化功能打了折扣。此时再大鱼大肉地胡吃海塞,只会生湿助热。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久呆。阴雨天气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也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要保证睡眠时间,中医认为,缺觉容易伤脾,通常熬夜后所表现出的乏力、无神、肢体困重等,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子午觉是中医养生学的一种说法,指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如果经常熬夜,过了子时还在工作,肝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则无精打采,脸色晦暗无光,女性容易长出黄褐斑,出现痤疮、皱纹等。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饭后人最容易犯困,此时可以小憩一下,舒缓紧张和疲劳,能有效地帮助大家保持心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肠胃功能好坏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吃些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而这些所谓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生冷要少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会使体内的湿气加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除了冰淇淋、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生冷食物外,还有一些食物属性寒凉,如瓜类、海鲜等,如果在不对应的季节食用这些食物,会使体内湿寒加重。

记者了解到,过量饮酒也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明代医家吴又可在其所著的《温热论》中记载:“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与之相抟。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此外,四季都要坚持体育锻炼,通过养肾来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顺畅气血驱湿邪的目的。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头晕;气血不顺畅也会增加湿邪的侵袭。

薏仁冬瓜汤可健脾祛湿,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冬瓜味甘性凉,能润肺生津、清胃热、利小便、消除水肿。两者搭配,不但健脾祛湿,还可美容养颜。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