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1-06-10 22:14

 图片zh5.xhby.net/c/zlmv/deax/index.html

 扫码参与活动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指导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推出“歌颂写在大地上——线上马拉松暨打卡红色地标”活动。线上线下产品和活动自4月28日推出以来,持续吸引广大受众参与。他们通过H5产品,线上“跑马”重温党史故事,还邀约伙伴们一同加入。截至6月10日,参与线上打卡已超238万人次。线上与线下沉浸式打卡,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也让江苏的红色资源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图片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今天,打卡红色地标活动来到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汉府街18-1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78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纪念馆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组成。1996年1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建馆以来,已接待观众1350多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

图片

 周恩来图书馆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与国民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谈判,历史上称为南京谈判。中共代表团对内称中共中央南京局,是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派驻在南京的秘密领导机关。

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期间,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谈判的最后一站,是中共党史重要的一页,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历史丰碑。

纪念馆现有藏品以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成员在梅园新村战斗和生活时使用过的物品、阅读过的书籍和出版的报刊杂志以及相关文献、书画为主。其中一级革命文物24件,包括周恩来乘坐过的别尔克轿车、周恩来签名的法币等;二级革命文物93件,三级革命文物337件。

图片

 周恩来全身铜像

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层现代建筑,采用了传统四合院的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镂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庭院中央是一座高3.2米,重900公斤的周恩来全身铜像,形神兼备,体现了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风范。

图片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梅园新村30号

《梅园风范一一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基本陈列以国共南京谈判史为主线,以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弘扬梅园风范为主题,运用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通过300多幅(件)历史照片,珍贵文物,体现了政治性、历史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凸现了革命纪念场馆的存史育人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纪念场馆陈列展览的精品工程。

周恩来图书馆是全国第一家周恩来图书资料中心,位于史料陈列馆的北侧,由4幢民国时期西式小楼改建而成,馆名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同志题写。图书馆共有上下两层,内设书库、阅览室、临时展厅、文创商店等,收藏周恩来的论著、文献以及介绍研究周恩来的生平和思想的书刊、音像资料、照片等。

图片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梅园新村30号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包括梅园新村30号、35号、17号。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所在地,设有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电讯室、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以及工作人员的宿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梅园新村纪念馆供图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