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近日,苏州市歌舞剧院倾情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河》,在张家港保利大剧院首度与观众见面,其飘逸灵动的舞姿和极具苏州地方特色的舞美,被称为“水上牡丹亭”。这出舞剧以与苏州人感情深厚的运河为灵感来源,用当代审美讲述一段因运河而起,关于女人、船、河、命运的故事。
据悉,《河》从3月3日至15日在全国巡演23场,4月27日还将登陆南京保利大剧院。
《河》堪称一部“水上牡丹亭”
《河》运用意识流的叙述手法,舞段设计新颖独特,通过女人、船与河的时空穿越,抽象与写实相切换,将舞蹈巧妙地与音乐、布景与影像完美融合,多角度、多空间营造讲述一段因运河而起的关于女人、船、河、生命、命运的故事。
全剧既有对爱的深沉,也饱含生命的张力,以小见大,勾勒出人、河、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映射出大运河底蕴深厚的光辉。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堪称一部“水上牡丹亭”。
《河》在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比较实验性的手法,是剧团的创新,也是一次挑战。苏州歌舞剧团总经理李莉介绍说,这出剧具有舞蹈感强、时代感浓、地域特色强烈、但同时也较碎片化的特点。这对于观众惯有的观剧思维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人会说我们走的有点超前,看不懂,也有人非常喜欢和欣赏。
将苏州园林、评弹等经典素材再加工
舞台布景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的灵感,《河》的舞美设计刘科栋介绍到:“苏州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城市,运河就像血脉一样分成小河道沁入了主城,在舞美设计上,我所追求的是水面上的牡丹亭这样雅致的艺术效果。”
《河》将江南文化、特别是苏州文化的进行了加工和提炼,将苏州园林、评弹等经典素材再加工,舍“形”取“神”,创新阐释了江南文化意境。
观众在演出中可以看到,舞台上空悬挂着一整个“苏州园林”,舞台下方则是由光影特效共同打造的流淌的河水,江南小调贯穿了整场演出,为现场带来了浓郁的江南风韵。
“苏州蓝”主色调再加入折纸等概念
另外,为了保留最为纯正的苏州风韵,在演员的服装设计上,《河》保留了苏州传统的地域服装样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苏州蓝是贯穿其中的主色调。”服装设计阳东霖介绍到,“但是同时我们也加入了立体造型和折纸的概念。”
在服装风格上,《河》的色调柔和细腻,具有江南水乡的温柔质感,富有水乡人家的情调。
项目筹备到创作成功耗时一年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出精彩的原创剧目的背后,是主创团队的苦心经营。据悉,《河》从剧目筹备到最后创作成功,前后耗时约一年。在创作前期,总编导杨威多次奔赴苏州到大运河考察、采风,深入了解、探寻苏州的民俗文化,并将之融入《河》的创作过程,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上再进行创新,“舞蹈创作也要求编创者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作出洋溢着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最准的表现形式创造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深刻社会意义的优秀舞蹈作品。”
李莉告诉记者,《河》用一种耳目一新的方式重新阐释了江南文化,在吸纳江南文化内涵的同时在艺术样式上进行创新。她感慨道,苏州这座江南水乡城市,与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运河苏州段,是整个大运河文脉深广、诗意绵长的重要河段,也是最具活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产生积极贡献的重要河段,苏州人对河有着深厚的自然感情和文化自信。
实习记者 沈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