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以创作推理小说、中国历史小说叱咤日本文坛,与东野圭吾同为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文学奖和推理作家协会奖的“三冠王”,但是其文化随笔的价值却常常被忽略。
陈舜臣
陈舜臣的随笔笔触生动而又富有哲思,文风儒雅;他善于挖掘中日文化在琐碎日常中的诸多差异以及背后深刻的渊源,并将其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其随笔展现了不同视角及不同文化观照下的中国历史,可以说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可读性,具有双重文化的意蕴 ,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了陈舜臣系列随笔集的最新六本:《弥缝录——中国名言集》 、《论语抄》、《逆旅主人》、《作为地球人》、《花狸居主》和《万邦宾客》。
《弥缝录——中国名言集》介绍了104个中国名言。作者从身边的话题入手,引出成语、谚语,并从它们的本意开始探寻,对比古今用法的区别,于分析之中融入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体会,使本书既显得底蕴厚重,又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内涵丰富,语言幽默,文笔简练,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书。不放过一丝一毫,每一处都要补牢,就是弥缝。陈舜臣先生模仿“备忘录”一词,将此书命名为“弥缝录”。弥缝一词体现作者对集中国名言之大成的理想。
《论语》不但是一部伦理方面的教科书,也是一座研究历史学、语言学和民俗学的宝库。不但影响到中日韩,也与整个亚洲的伦理思想密切相关。在《论语抄》中,陈舜臣对《论语》进行了古今解读,以独特视角挖掘了中日文化差异及背后渊源。对《论语》古今注释的理解跨度如此之大,对读者来说不失为一种乐趣;设定各种情形来解读,亦是读《论语》的乐趣之一。通过《论语》,可以看他人,看自己,思考世界,思考历史。
《逆旅主人》收录了陈舜臣在《世界》杂志(1985年1月号至1986年12月号)上两年来连载的全部随笔,共24篇。原著名为《六甲山房记》,本版取其中一篇随笔之名《逆旅主人》为书名。在看似跳脱的每篇随笔题目之间,有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作者以碎片随笔聆听经纬之音,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亦提醒我们:我们身处在不断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浮云不会永远停留在一处,而逆旅也是一样的漂泊无定;没有火是寂寞的,但看不见的火苗在我们心中熊熊燃烧。
《作为地球人》以对答的形式介绍了陈舜臣的文学创作。其中谈及有关历史小说《秘本三国志》、《诸葛孔明》和《曹操》的创作历程,有关多民族共处环境下的人物耶律楚材,有关鸦片战争。作者在对谈中思考了人怎样才能超越民族和文化上的不同而达到互相理解、共生共存,表达了一种“世界能够成为人类与鸟兽等所有生物和谐共生的世界”的希望——在将来的世界里,人们可能会改变看法,会觉得相互争斗无聊至极,归根结底,我们只有相信人类。
《花狸居主》收录了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陈舜臣发表在《朝日新闻》晚刊上以“六甲随笔”为题的86篇随笔。“六甲”是神户的一个山名。 据作者自己写:“我时常远眺六甲山,才坚持把每周一篇的随笔写完。”在内容方面,本书延续陈舜臣随笔集整个套系的行文方式,从琐碎日常中得出中日文化的诸多差异,有趣而又富有哲思。
《万邦宾客》摘选了陈舜臣系列丛书里的随笔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万邦宾客》《西域·丝绸之路》《边境历史纪行》和《历史漫步》。第一部分《万邦宾客》主要收录了NHK出版的《故宫》(全4卷)各卷末尾的文章。第二部分《西域·丝绸之路》则由读卖新闻社出版的《丝绸之路全纪行》(全五卷)各卷中的文章组成。第三部分《边境历史纪行》主要是作者对白水社策划的系列图书各册做的解说。第四部则收录了作者于90年代末撰写的随笔。四部分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既有作者对历史的所感所思,如牧野之战、敦煌前事、历史中的禅让、故宫的乐趣等,又有作者生活中的所见所想。
陈舜臣从在中国的所见所感及身边发生的琐事偶感到古今历史、东西方文明,满含深情,娓娓道来,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历史的真实样貌。文笔虽不华丽,却富有智慧且不失天籁般的余韵,映射着历史的苦涩,照亮了回忆的美好。
据记者了解,本套系是陈舜臣随笔集首次在国内出版。目前已出版系列书目主要有:《1964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史林有声》《九点烟记》《含笑花之树》《英雄长在》《七福神与曼陀罗山》《弥缝录——中国名言集》《论语抄》《逆旅主人》《作为地球人》《花狸居主》和《万邦宾客》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