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知道中国“四大名绣”之后的第五大刺绣是什么吗?牛年新春,一群大学生聚焦“乱针绣”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2-17 13:10

苏州刺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和四川蜀绣是我国四大名绣,此外,讲究色彩层次,作品效果接近于油画的常州乱针绣,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牛年新春,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非遗韶光”实践团队成员,一头扎进常州乱针绣的精彩世界,寻访非遗项目传承人,深度探究常州乱针绣的魅力。

图片

狄静老师的作品

乱针绣乱中有序,针法活泼,特别适合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作品

业内人士介绍,常州乱针绣法源于苏绣,将画理与绣理有机结合,以针代笔,用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的变化,摆脱了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操作手法,让创作者自由地表达情感,表现艺术。据介绍,丰富的色彩层次,使乱针绣更接近于油画,而由于丝线本身会因为光线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色泽,所以乱针绣比油画的色彩更加艳丽灵动。乱针绣虽“乱”,但乱中有序,绣品整体的统一与活泼相得益彰,创作者可以根据作品的需求,用线条传达情意,以“乱”凸显动感与规则。

图片

狄老师获得的荣誉

“非遗韶光”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常州人杨守玉。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通过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乱针绣特别适合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2007年3月,乱针绣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和狄静老师合影

创始人的学生:“把乱针绣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

穿过古色古香的小巷,团队成员来到了乱针绣大师狄静老师的工作室。今年63岁的狄静女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乱针绣传承人,也是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的学生。她深深知道杨老师创业的艰难,对团队成员说:“把乱针绣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

狄静老师介绍,乱针绣创作周期较长。和传统刺绣不同,乱针绣制作前,要先画好素描稿与色彩稿,反复酝酿表现方法、操作步骤与绣成后的效果。而且,乱针绣需要刺三层,铺色、做细、精细加工缺一不可。

名如其人,喜欢清静、坐得住“冷板凳”的狄静老师在绣架前一坐就是几十年,从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到自己创立的工作室。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看绣的人在变,但她传承乱针绣的初心始终不变。近些年来,狄静的乱针绣作品与时俱进,在追求细致和自然的同时,不断创新,力求让自己的作品在时代变革中不失魅力、保持活力。

“传承,是我一直想做的,也是我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狄静说,自己培养了一批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如今,乱针绣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自己倍觉骄傲,“杨守玉老师穷一生心血,让乱针绣在中国绣坛上留名。这样的艺术手法应当被大众所知,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它。”

通讯员 李燕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