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成都市迎宾路小学学生们出演拍摄的武术情景剧爆红网络,视频通过流畅的武术连招配上小朋友们出色的演技,演绎出了一段段自我挑战、不断进步的励志故事,让许多网友看完直呼“过瘾”。视频背后,教授孩子们传统武术并拍成短视频的是体育老师曾科,而他另一个身份则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赵门武术”传承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曾科老师,听他讲述了“非遗”武术是如何被孩子们接受并争相学习的故事。
武林秘籍与情景剧
身着蓝色训练服的女孩扔来的训练刀被身着红色训练服的女孩稳稳接住,双方迅速摆好比武架势,“听说你最近进步很大,我们来切磋一下”蓝衣女孩说道,下一秒蓝方便一个冲步挥刀向前,红方一个漂亮格挡阻止住了进攻的同时转守为攻,蓝方则一直伺机进攻,二人打得有来有往。最终红方使出自己刻苦钻研得出的招数,获得了对手的肯定。以上是成都市迎宾路小学武术队小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的情景剧《在家写武林秘籍》中一段剧情。
剧中的红蓝两位“女侠”都是来自小学五年级的武术队队员,在学校体育老师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曾科老师教导下,他们一起练习 “形意五行刀法”。
“形意五行刀总共有五个基本的技战术,它每个招式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蕴含的是咱们传统文化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含义。”在选择教导小朋友们适合学习的武术时曾老师做过许多考虑,“五行刀属于短兵器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不挑剔也很容易上手,学习简单的同时却又可以多种组合变化出不同的连招技巧。”
在从教的十多年中,曾老师还曾意外地收到过许多小朋友独自创作领悟的武功秘籍。“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教过的几个孩子,课后回家还会继续钻研技战术套路,并且自己总结画在本子上后拿给我看”,曾老师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能够通过对传统武术的学习,从而产生更灵活有趣的创新,“后来我也才萌生出要记录孩子们学习武术过程的想法。”
在2021年的一月份,曾老师便向武术队和有武术课的同学们征求剧本创意,最终和小朋友们一起完成了前几期的情景剧策划。曾老师也和其他几位体育老师联合起来,有的负责摄像,有的负责写台词,小朋友们负责创意与磨练演技,老师和同学们就这样全身心投入了进去。
后来武术队的情景剧视频被发到短视频平台与家长同学们的朋友圈,“视频刚发布到第四期就火了,很多人都新奇于小朋友们‘刀法’娴熟,一招一式充满着侠士般的帅气。”曾老师并没有料到情景剧的爆红,“我们这块武术教学已经做了快十年了,今年通过短视频没想到引起那么多关注,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能够加入传统武术的学习中来吧。”
十年武术传承梦
除去体育老师的身份,曾科还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赵门武术”的传承人。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曾科七岁便练习起“赵门武术”,“我们全家都是练传统的‘赵门武术’,十二三岁后我正式拜师到成都市‘赵门武术’传承人肖清黄老师门下。”
曾科告诉记者:“传统武术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含义和技巧,所以打拳的时候要不断地动脑去思考,所以我非常喜爱传统武术,我就想把它带到学校里让小朋友去理解真正的传统武术。”2008年曾科从成都市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毕业,他选择成为了一名体育教师,想将自己对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传递给更多年轻的孩子们。他最开始通过业余时间组建武术队,把对传统武术有兴趣的孩子们集结到一起,教学的同时自己也在摸索能否课程化的经验。
2010年后他进入到成都市迎宾路小学任教,通过与校领导的沟通,他把希望能将传统武术课程化的想法告诉了校领导,并获得了支持。第二年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迎宾路小学开展了体育课增加传统武术项目的改革试点。
迎宾路小学武术队进行武术表演
“学校和相关部门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就开始思考武术教育应该带给学生什么?如何去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幸福少年。”曾老师起初以传统武术“赵门拳”传授于学生,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传统文化两条主线定下了通过武术传播传统文化、强健学生体魄的两个根本目的。
在探索了一段时间后曾老师发现,“赵门拳”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作为拳脚功夫它容易让小朋友受伤,同时也没法摆脱搏击类依赖体重级别的限制。“在穿戴全套护具的情况下还是很容易造成受伤,同时个子高体重大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切磋时就不太公平”,曾老师后来反复调研了多种传统武术形式,最终接触到了中国短兵运动。
短兵是传统武术体系的一个竞技项目,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击剑,在我国历史上传承发展了几千年之久,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粹之一。2017年曾老师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形意五行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将五行刀课程与配套竞赛规则设计出来,形成了“教、练、赛”一体的完整课程。2019年,成都市迎宾路小学进行体育走班制改革,武术短兵五行刀法的课程在学校全面普及。
“这一套课程出来后,我就发现想跟我们学武术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曾老师表示短兵武术消除了小朋友们身体差异上的不平衡,更容易被孩子们学习接受,“五行刀更讲究技巧性,对学生不挑剔,小个子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战术击中大个子。”
曾老师后来还购入材料,自己和其他几位老师课后加班做出了针对小朋友们的训练桩,学校也帮助采买了合适的训练器械和护具。“第一课我们都会先教孩子们礼仪,从礼仪中先学会尊敬对手,习武如做人。”曾老师在武术课堂上常会跟学生们强调,“传统武术承载的是民族文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学生自制“武术秘籍”
通过对传统武术的课程化改革,成都市迎宾路小学多次被评为“全国武术教改优秀单位”,曾科带领的武术队也从2011年到2018年连续参加并获得成都市中小学集体武术比赛一等奖。其间武术队还几度走出国门,到克罗地亚与日本等地进行过表演交流,小朋友们精彩的武术表演也曾受到过克罗地亚议长的高度评价。
迎宾路小学武术队出席中克建交晚会
谈起推广教学传统武术这些年来的成就,曾老师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小朋友们能够通过传统武术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会通过习武学会尊重他人的礼仪,也能结合学到的技巧自发组合成战术套路,最终形成他们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和践行,这也将让他们受益一生。”曾老师还有着许许多多事情不大却值得铭记的收获,内向的孩子通过练武逐渐掌握自信打出漂亮的对决,毕业的孩子也还常会和他汇报练武情况等等故事温暖着他。
迎宾路小学武术队参加比赛
曾老师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传统武术的传承在他们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我将终身努力把中国传统武术引入课程之中,让真正的传统武术进校园。”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