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 | 赋能古城振兴,苏州姑苏这辆“数字列车”驶出加速度
2021-01-25 18:19

1月21日,一款品牌笔记本全球首发仪式在苏州市姑苏区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园举行,发布会上同步开启线上销售通道。“姑苏区在营商环境方面的诚意,和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打动了我们,”该品牌联合创始人何硕伟这样说。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在此背景下,姑苏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去年11月,《姑苏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概念版)》及《推进数字姑苏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为部署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从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崛地而起,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再到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苏州姑苏这辆“数字列车”正放眼未来,开足马达,飞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

抓抢数字机遇

汇聚“硬核”发展强大动力

张雷是苏州萨沙迈半导体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研发总部位于姑苏区苏州火车站北广场的苏州世界贸易中心。在此之前,由于合作的不少外企都将研发基地设在苏州,张雷几乎每个月要穿梭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奔波来往的过程中,苏州的优势在他心中日渐清晰。综合考虑交通、人才安家、政策等系列因素后,张雷最终决定将公司总部落户到姑苏北部经济区。

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姑苏区部署新兴发展区域,2020年8月,总占地面积约34.5平方公里的北部经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拔地而起,涵盖建成及在建商务楼宇25幢。依靠丰富的楼宇业态、优惠的利商政策、贴心的营商服务,已引进企业110家,总注册资本23.1亿元,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7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6家。

经过不到半年的精心“布局”,姑苏区实现了智慧医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多个前沿领域“从零到一”的突破。在今年1月4日召开的苏州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上,姑苏区北部经济区被授予苏州市十大数字经济产业园之一。

凭借良好的交通与区位优势,北部经济区一跃而成姑苏区数字经济产业的“主引擎”。议事员了解到,今年年内,姑苏区还会实现城北西路交通主动脉全线贯通,在“十四五”期间,姑苏云谷周边交通堵点将实现全部打通,让地铁6号线、8号线顺利通车。

共同成长,相倚为强,时间是价值的见证者。随着新板块的赋能,北部经济区借助互联网头部平台的辐射力,5G云直播、数字征信、室内导航、智能供应链等新应用落地使用,成功助力姑苏区古城保护、城市管理、文旅产业、商贸业态高位转型。而张雷的公司已进入了第二轮扩张,正在积极布局芯片行业整体上下游产业链。

继续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信创经济、平台经济、数字医疗等产业为重点的产业生态体系,姑苏北部经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努力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姑苏模式,汇聚“硬核”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将抢抓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机遇,破解应用场景开发不足问题,着力引进1—2个细分领域专业龙头企业,集中攻坚头部企业外溢、领军企业支撑等平台项目,”姑苏北部经济区指挥部副总指挥孙俊麒介绍,接下来,北部经济区将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医疗健康、金融商贸、交通运输等场景的融合应用和业态更新,赋能姑苏老字号和文旅产业,激活数字产业应用层。

聚焦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将“软实力”转化成“硬实力”

作为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姑苏区不缺可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古城区至今仍保留着旧时“水路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拥有2条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4处,控保建筑155处、古建筑790处,“中华老字号”30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可开发文化资源丰富。

“月落和夜半这样两个时空的交错,张继的诗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是一种情绪的使然,是一种很独特的解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旭辉从数万首吟咏苏州的诗作中精选出400首,形成《最美苏州诗有声年历》,第一篇便是对《枫桥夜泊》的讲述。当千年古城遇到高新技术、数字智能的基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徐徐展开:历史古韵与现代科技融合共生,为古城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为经济硬实力。

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所说,姑苏区优秀的文化资源就是最宝贵的矿藏。为加快传统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姑苏区积极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用精品内容推动数字文化与新经济的结合,实现真正的数字赋能。去年,以“繁华姑苏”IP集合品牌打造为核心,推动文化创意智慧集聚,年内完成了“姑苏八点半”、“福运姑苏”等3大系列产品研发设计,推出60多款IP产品。

在数字赋能的布局中,聚焦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重要一环,而非遗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板块。目前,姑苏区正在推进非遗文化数字化转型。80个非遗项目所在地已制作完成非遗地图,并有序推进纪录片拍摄工作,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部拍摄计划。此后,80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将被制作成有声读物,在年底推出。这些数字化转型项目将在姑苏区打造的文化展馆玉涵堂集中展出,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姑苏非遗文化,推广姑苏文化品牌。

去年,原苏州缝纫机厂厂房开始动工改造,打造成花里巷产业园,占地16000平方米,由17栋建筑组成。如今,充满活力的外立面与周边古朴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色彩斑斓的墙绘吸引了前来拍照打卡的市民。不少入驻商户已正式对外营业,来自上海的一家网红咖啡店采用了文艺清新的装修风格,精致美味的下午茶引来很多“尝鲜”的市民。该品牌投资人臧翔表示,入驻以来,园内优质的发展平台、成熟的运营扶持以及初期对商户的优惠政策,为品牌带来了发展的信心与动力。

未来,花里巷将主打“工业遗存+产业园”,通过传承匹配地块历史文化,引入当下潮流元素,打造古城区最浪漫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并依托移动互联网科技优势,形成数字经济聚集发展的示范模板,助力产业升级、创意驱动。

在刚刚结束的姑苏区“两会”上,姑苏区人大代表赵洁表示,在姑苏区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文化生机的土地上,文化是她的核心资源。期待姑苏文化走出去,多元文化引进来,不断提高姑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期待数字赋能,通过文化+科技,打造具有姑苏特色的文创产业园集群,助力产业园现有存量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吸引更多外来文化企业扎根姑苏。

打造“智慧大脑”

争创数字政府建设标杆

面对数字化的新机遇,如何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姑苏区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重要途径,不断夯实数字政府建设底座,为建成品质高、产业强、环境优、人文兴的魅力古城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赋能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让城市文明更具温情。白洋湾街道联动分中心是姑苏区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联动分中心,辐射5大联动工作站、138个基础网格,形成了“1+5+N”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体系,对辖区内重点区域如专业市场、物流基地、住宅小区进行实时视频传输。在“平安前哨”工作站中的大数据分析屏上,直观显示着车流量、车辆拥堵路段及违停车辆,自从将智能化管理接入联动工作站,网格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再通过全要素和对讲、工作群等线上方式实现智能联动,防患于未然。

而在古城保护的治理上,姑苏区也用上了“智慧大脑”。去年,姑苏区建立起了古城保护信息平台,通过对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城墙等历史建筑空间进行信息采集,为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基础资料支撑。此前,一期工程通过城墙监测系统,已开展对胥门、阊门、金门三段城墙 “健康”的实时监测,目前已将监测管理常态化。今年开展的二期项目正在建立四个街坊的数字化信息档案,已初步完成20号街坊内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院落地块的现场信息采集工作,发现了价值较高的建筑约8处。

今年的姑苏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政府建设上体现新成效”是2021年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新的一年,姑苏区将着力打造数字政府,围绕“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努力争创苏州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标杆。去年,姑苏区企业服务数字化平台上线,在复工复产期间简化企业填报流程,为姑苏区238家“四类型”重点企业纾困解难。

接下来,姑苏区数字政府建设将着力推进姑苏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研发上线,以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问题;重点打造智慧政务平台,推进政府内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服务;优化城市运行联动指挥平台,精准掌握城市运行质态,以大数据创新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城市运营管理能力、社会治理响应能力。

小桥流水,描绘姑苏秀美画卷;数字为舟,赋能古城振兴发展。从数字治城到数字治堵、数字治疫,姑苏区的“城市大脑”一头连着产业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安居乐业,在城市发展的快速迭代中,不断刷新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