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生命力量⑥|临床、科研“两条腿走路”,解决患者难题“胸有成竹”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1-02 11:52

图片

编者按:当我们谈论癌症,我们在谈论恐惧、痛苦;当我们谈论癌症,我们也在谈论希望。风云一甲子,筑梦六十年,在抗癌路上,江苏省肿瘤医院与患者一路同行。在医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记者将带领读者深入走进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各个科室,带您从患者真实故事里,一起感受在先进医疗技术呵护下顽强的生命力量。

诊室故事:

江苏第一例!四代机器人做帮手,解决肺部大难题

图片

右上肺中心型肺鳞状细胞癌,这是张先生的诊断。张先生的肿瘤位于肺门部,再长大很快会造成气道堵塞,肿瘤还与肺主动脉紧紧相连,一旦侵犯肺主动脉,患者随时会因为咯血而窒息死亡。更难办的是,张先生的肺功能本来就很差,按照常规术式,端掉整个右肺,左肺功能低下,即使活着生活也毫无质量可言。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专家许林教授团队为张先生制定了袖状切除的方法。袖状切除,就像把衬衫袖子中间截掉一段一样,切掉肿瘤所在的右上肺,然后将上下端的支气管吻合。既要切得干净利落,又要将两段气管天衣无缝地吻合,以往这样的手术只能开胸来做,但是张先生身体虚弱承受不住,许林教授想到了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图片

机器人手术,相当于“腔镜下的开放手术”,裸眼3D视野更宽,能540°灵活转弯的机械臂,可以过滤医生手部细微抖动,在微创下精准完成支气管吻合。五个小时的时间,许林教授团队精准切除了右上肺肿瘤、累及的部分支气管,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吻合两段支气管重建了气道。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开展高难度右上肺叶袖状切除手术,在江苏省还是首例!

据了解,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上岗已有一年多时间,胸外科的机器人手术量飞速增长,运用机器人开展胸部肿瘤手术目前已经突破了300例,单月手术量名列全国第四位!

读懂科室:

主动挑战,始终站在技术“拓荒”的第一线

图片

2011年,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获得了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称号,在华东六省是独一家。这份荣誉,是对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实力的肯定。

该科李明主任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近20年来,胸外科肿瘤手术方式进步,江苏省肿瘤医院也一直踩在最前沿。在开放手术的时代,许林教授拿下中央型肺癌这样的难度顶尖的手术,将开胸手术做到了极致。2007年,北京开始做腔镜下的肺癌切除手术,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立刻派出骨干学习,回来就开展了腔镜下的肺癌切除手术,在腔镜只能用来“小打小闹”地做简单手术处理的年代,省肿瘤医院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微创癌症手术的“拓荒”。

“目前科室95%的肺部手术、80%的食道手术都已经是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受益。在手术机器人上岗之后,科室也随之迈进了机器人手术时代。”任斌辉主任医师说。

创新术式,为解决患者病情开动脑筋

前有胸骨,后有胸椎,周围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复杂器官,纵膈里长肿瘤,传统路径得劈开胸骨,胸腔镜手术也得打上众多微创切口,往往会损伤胸部神经,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胸外科胡振东主任医师介绍,他们团队把微创切口由腹部顶端改到的颈部,又在手术中对纵膈进行充气,“硬生生”找出一条腔镜可以照明观察、各类手术器械也可以深入操作的通道来。这种改道又充气的微创手术,患者创伤比传统微创手术更小,很多病人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地。江苏省肿瘤这一术式的手术量居全国前列。

存在难题的还不止是病情严重的肿瘤患者。“很多多发肺小结节的患者,主病灶毫无疑问需要处理,其他散发的病灶该怎么办?都切掉对患者肺功会是个重创。”李明主任医师介绍,他们可以为这类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在磁导航下进行多发病灶的射频消融。在磁导航的技术下,医生相当于手上有了一张“电子地图”,在电子地图的实时导航下,医生将可弯曲的探头深入常规气管镜无法到达的结节处,再通过超声等方式确认位置,随后用高温将结节消融掉,几乎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两条腿走路”,搞好科研才能更懂临床

“各类手术开得全,也不怕难,这是我们科室的特点。”任斌辉主任医师说,在做好手术的同时,科室对医生科研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做很多基础医学的研究,科研和临床是两条腿走路,做好科研的医生才能更懂临床。”

“以食管癌为例,很多食管癌患者是出现吞咽困难了或是胃不舒服了做检查才发现的,这时候早期的非常少,我们现在希望能在血里找到食管癌的有效标志物,更为便捷和准确地识别出早期食管癌来。”胸外科蒋峰主任医师表示,包括检出率越来越高的肺小结节,CT检查毕竟有辐射,我们能不能通过更无害的磁共振来识别出结节并判断良恶性?在晚期肿瘤治疗中应用如火如荼的免疫治疗能不能应用到肺小结节的治疗中去呢?……这些都是科室在研究的课题。

“科室现在有22项国自然基金,几十个省部级的课题,还有一个省重点实验室,每年高质量论文也有很大的产出。”蒋峰主任医师表示,临床科研兼备的研究型科室,是科室一直前进的方向。

通讯员 胥林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