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歧视现金支付情况多不多?
来源:扬子晚报
2020-12-18 07:56

实地探访:老人用现金支付方便吗?

图片

某菜场摊点备了硬币现金找零

图片

更多探访请扫码查看

  因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仍以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来结算,一些老年人遭遇不便和尴尬——最近,此类舆情和媒体相关个案报道引起广泛关注。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第18号公告,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明确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尤其是对老年人。那么眼下,我们现实生活场景和服务窗口这方面到底做得如何?老年人现金支付是否遭遇歧视,受到排斥?记者这两日分头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实习生 张欣怡 蒯钰君 马炜伟 和佳佳 柳晓昕 邓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徐媛园 张可 缪礼延 周碧莹 范晓林

  生活场景| 买菜理发出行,老人付现不尴尬

  【场景一】水果店硬币照收

  12月16日11时许,南京市建邺区牡丹江街的环球水果店内,70岁的西堤国际业主方女士买了橙子、苹果,掏出现金支付。老板爽快接过,找零。“现在很多老年人都会玩微信,现金和手机支付的现象各一半吧,1元硬币也收的。”老板说。

  在新安江街附近的美仕多进口零食超市,不少老年人带着孙辈来挑选零食,支付时现金和手机支付都便捷。店员表示:“现金和手机支付的比例各占一半。”附近的理发店剪头发30元,有不少老年顾客,他们告诉记者,现金支付没问题。

  【场景二】菜场备好“零钱篓”

  12月17日8点半,64岁的市民李女士来到南京市建邺区太清路的益家100生活广场买菜,胡萝卜、芹菜、西红柿共计18.5元,她从钱包里掏了4张5元纸币,摊主从收银台旁边的“零钱篓”里拿出两个硬币找零。记者注意到,篓子里备有大量零钱硬币。“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手机的字,习惯用现金,菜场这个做法对我们老年人挺好的。”李女士说。

  【场景三】的哥加微信“找零钱”

  记者体验了几次出租车,都可以收找零钱。但也有乘客遇到过没有零钱的尴尬。市民黄女士打出租车从元通到河西万达,车费约18元,黄女士拿出一张五十元大钞让的哥找零,的哥顿时傻眼说没零钱找给黄女士,让她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车费,黄女士说她的手机没安装支付宝,微信上也没零钱……后来的哥收了五十元现钞,加了黄女士微信给她转了找零的钱。

  服务窗口|

  现金或手机支付对老人不设限

  【场景一】老人看病掏现金很方便

  “支付宝如果自己操作不熟练就很耽误时间,还不如付现金。”12月16日下午2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陪老伴就诊的李爷爷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中老年患者普遍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认为更加方便、快捷,而移动支付“不安全、会出错”。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挂号处的收费员小陈告诉记者,该院不仅人工窗口支持现金支付,自助机缴费时也可以使用现金,老人带着现金看病很方便。

  【场景二】现金交水电气费完全没问题

  12月16日上午11点,南京江宁新亭东路的华润燃气客户服务中心,两位老人正在用现金支付燃气费。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用户可以选择用现金支付,也可以选择用微信、支付宝、银行代扣等方式缴纳燃气费。

  天印大道上的江宁电费缴费大厅、北沿路的江宁供水服务中心,电费、自来水费也都可以选择现金、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

  【场景三】车站窗口均可使用现金

  12月16日12:41,南京南站。记者先是来到自助售票机上,发现不能用现金购买车票,在墙上看到贴有现金购票到人工窗口的提示,记者在人工服务窗口看到,这里可接受现金。

  下午1:30,记者来到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在售票大厅门口,看到了写有“手机没电、老人机、无微信、不会操作、无手机”等相关问题的温馨提示:前往服务台咨询,有专人“答疑解惑”。售票窗口也可以使用现金买票。

  【场景四】银行人员手把手教老人操作

  12月17日中午12点左右,建邺区庐山路与富春江东街的某银行网点,记者注意到,老年人操作自助机时,银行工作人员会主动上前提供“保姆式”指导,确保每位都能办好。63岁的市民徐先生表示:“银行App下载了,但是不会用也不敢用,比如想买理财,总担心不小心操作错了钱没了。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很热心,每次来办业务都耐心教我们。”

  记者探访中,多家银行网点对老年人的人工服务都比较细致周到。

 

有点意见:现金支付就没优惠了

  监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老年人现金支付的自主选择权?在记者采访中,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有关人士、法律界人士都给出了答案。

  本报记者还同期进行了一项微型调查,结果值得每个关心老年人的读者深思:帮助年长的我们的长辈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你我也许可以做得更多。

  监管部门:拒收现金,市民可投诉举报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人士介绍,2020年10月至12月,江苏省各级人民银行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工作部署,开展了拒收现金集中整治活动。在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8号公告出台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继续依法依规加大整治力度。对关系到对外交往、群众生活的单位和机构及景区、停车场、商超、餐饮、物业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进行摸底排查,建立拒收现金名录,予以重点跟踪管理。同时,畅通投诉渠道,对群众的投诉和举报挂号督办、调查核实。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以及群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拒收现金主体,将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并依法曝光,形成警示效应。

  该人士表示,公众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请妥善保留相应的证据或线索,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法律人士:收银台前请尊重老人的自主选择权

  江苏玖润律师事务所王云霞主任表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0〕第18号文正是对上述通知的有效落实,该文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发展,但应接受现金支付,尊重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权。同时,该文规范了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这些是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落实,是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进一步体现。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实际生活场景的应用中,应当兼顾老年群体的自主支付权益。

  记者手记

  技术发展再快,也不能落下老年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两天通过街访和微信群随机调查了约50名老人,发现60岁左右的老年人中有一大半都有移动支付(支付宝和微信)的消费经历,而70岁以上的老人则有7成左右仍然喜欢传统现金支付消费,80岁以上的老人则有近9成偏爱现金支付。

  对于老年人的支付困扰,很多政府公共服务窗口给予了人性化操作,60多岁的王女士反映,她前不久去仙林的一家燃气公司代缴营业点缴费,那家门店收银系统本来不支持现金缴费,但工作人员用自己手机帮她微信支付,然后再收下了相应的现金,解了难题。

  也有一些商家采取了“区别对待”方式。88岁的樊老先生说,虽然他没有遇到过拒收现金的商家,但有些店铺对于现金和手机支付是“区别对待”的。有的便利店明确,若用支付宝支付可享受优惠,用微信转发朋友圈可以享受折扣,但现金支付就“光滑滑啥都没有”。

  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老人们不太喜欢用移动支付,是因为不少老人舍不得买性能好、能安全顺畅使用移动支付的新手机,用的手机多数是子女淘汰的;其次,觉得用现金递出去接回来,摸着心里踏实。调查中,多数偏爱现金支付的老年朋友担心的是,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会不会把他们“移出局”?

  年逾六旬的梅女士说,老年人也很有求知欲的,但是老年人学东西慢,希望智能技术的发展兼顾到老年人群,毕竟谁也不愿意被时代落下。

  征集

  老年朋友们,如果您或者身边的朋友在消费支付的过程中遇到困扰或尴尬,欢迎拨打扬子晚报96096热线,及时向我们反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徐媛园 张可 缪礼延 周碧莹 范晓林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