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老人”郭夕祥:用5年时间还完儿子去世后欠下的64万元债
2020-11-25 22:40

授予郭夕祥“最美诚信之星”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儿子的债,我来还!”2007年,郭夕祥的大儿子突发车祸去世,雪上加霜的是,儿子在外面欠下了近64万元的债务。此后的5年,郭夕祥和他的家人省吃俭用,把债务全部还清。11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郭夕祥“最美诚信之星”。

一位72岁的老人,身体里能蕴藏多大的能量?他为了还债吃了哪些苦头?还债结束后他的生活如何?11月20日,记者走进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新东村,近距离了解郭夕祥还债的艰难岁月和内心心声。

郭夕祥在打扫自家院子

郭夕祥近照

儿子去世后留下26笔外债,总计637117元

花白的头发、清瘦的面庞、有些佝偻的身影 …… 这是记者对郭夕祥的第一印象。11月20日上午,他再度回想起曾经的还债岁月,几度哽咽。

郭夕祥的大儿子叫郭为民,生前跑船收购粮食,家中还有一儿一女,原本一家四口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10月底,时年37岁的郭为民在阜宁县城的胜利路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到,抢救10天后不幸身亡。

郭为民在医院抢救的第2天,有一个人过来看望,并送上了500元慰问金。“当时,我们以为是大哥生意上的伙伴,直到他从包中拿出15万元的贷款收据复印件,我们才知道他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原来大哥在外面做生意欠了债。”郭夕祥的二儿子郭为军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债主接二连三地出现在郭夕祥家,其中有亲戚朋友,也有郭为民生前的好友。有的债主拿出欠条作为凭证,有的甚至没有欠条。郭夕祥将这些欠账归整相加了一下:26笔,637117元。这对他们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郭夕祥在自家菜地里摘菜

郭夕祥在干农活

郭夕祥在干农活

为了给儿子还债最多打4份工,5年还清全部债务

当时不少亲朋好友劝说郭夕祥,按照惯例只有父债子还,没有子债父还的道理。他的老伴也嘀咕过:“人都死了,能还的就还,还不了的也没办法。”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时候孙子3岁还不到,我不能让他没走上社会就背一身债。所以儿子的债,我来还。”思索良久,郭夕祥下定了决心,“不论多少钱,不管有没有欠条,只要他们说清楚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儿子跟他们借的钱,我就全部承认。不过我一两年之内拿不出来,要让我打工慢慢存钱还。”

郭夕祥开家庭会议,决定将亡子后事处理完的28万元的赔偿金全部拿出来还债。同时,郭夕祥和二儿子、大儿媳都外出打工,赚钱还债。“幸好当时家里还有 7亩田,我们吃的粮食和菜几乎都是自己种的,一个月也就给孙子孙女买一两回肉吃。” 郭夕祥告诉记者,还债的那几年家里人一件新衣服没买过,所有的收入都集中在还债上了。

打工期间,让郭夕祥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大年初二,他独自去看工地。“那天特别冷,下午两点左右,我多裹了好几件衣服,开电瓶车到离家30几公里的工地,到那冻得手脚发麻,浑身直打颤。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有时候外面下着雨雪,都飘到了工棚里,夜里冷得根本无法入睡。”郭夕祥回忆道。

在工地上,郭夕祥一干就是3年。后来他还做过钢筋工、在糕点厂打过工,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干了三四份工。攒到一点钱,看哪家急需就先还掉一部分。就这样,分批将欠款还清。

郭夕祥说:“我印象特别深,最后一笔钱是2万元,还完的时候,悬了5年的心终于放下了,别提多舒服。”他也感谢那些债主的宽容,让他有时间来挣钱还钱。

最美人物发布会现场

郭夕祥在农田里收稻子

美名远扬,赢得众人信赖

随着郭夕祥一笔一笔地将钱还完,他守信如玉、替子还债的事迹感动了许多阜宁人,并传播到全国。郭夕祥先后被评为2016年7月份诚实守信 " 中国好人 "、第六届江苏省诚实守信 " 道德模范 " 称号,郭夕祥的家庭还被评为 " 江苏省文明家庭 "。今年11月份被授予江苏 " 最美诚信之星 " 称号。

获得多项荣誉后,年事渐高的郭夕祥仍发挥余热在村里作贡献。记者了解到,郭夕祥现在是新东村党员中心户、红白理事会会员,他不仅带领建档立卡户致富,还帮忙调解邻里纠纷。

2017年,为了助力乡村振兴,阜宁县大力推广稻虾养殖。新东村党总支书记史洪胜认准郭夕祥的诚信精神,主动邀请他入股新东村村集体,承包120亩土地进行稻虾种养。

新东村党总支书记史洪胜说:“郭老把64万元的债务都还掉了,说明他把钱看得很轻,我相信他、信赖他。龙虾养殖场交到他手上,我放心。” 史洪胜用8个字评价郭夕祥:“爱信诚善,勤俭持家。”

2018年,郭夕祥邀请了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秦德亮等近10人,到龙虾养殖场帮工,带动他们增收。同时,由于他认真负责,敬业尽责,龙虾养殖场当年取得了大丰收。

阜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刚说,郭夕祥是位平凡的农民,却有着一颗宝贵的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希望郭夕祥播下的诚信种子,能在阜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施广权 摄影 丁亚平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