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再访老兵⑰ 军医王玺:难忘战友罗盛教牺牲的那个清晨
2020-10-26 14:10

 图片

向党和人民敬礼

“望着广袤的原野,听着节奏的乐章。迎着和煦的春风,嗅着花草的芳香。怀着激动的心情,向着援朝的战场。握着手中的钢枪,对着西方的豺狼。”这是扬州市区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二所90岁老兵王玺,当年前往丹东,准备入朝作战,在闷罐车里写的一首诗。记者20日去老人位于扬州市区邗沟路的家中采访,很巧,当日正值王玺90岁生日。一生爱写诗的他,现场写下一首《七律·战斗的脚步》。通讯员 姜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背起急救器材上战场,一天曾收治70多名伤员

记者采访时,这位满头银发的老兵,回忆起70年前战火纷飞的往事,依然心潮澎湃。

当年王玺所在部队番号为47军141师422团。1951年2月,47军完成湘西剿匪任务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月底,作为一名卫生队助理军医,王玺带领2名卫生员踏上北上的火车。

图片

当年和朝鲜儿童在一起

1951年9月,王玺被派去前沿指挥所担任战伤救治任务。1951年10月3日,这一天王玺终生难忘。为减轻阵地防守压力,确保交通补给线和团指挥所安全,422团调2营预备队开展反击。炮火来袭时,王玺隐蔽在预先挖好的掩体里,听着炮弹出膛声和附近连续的爆炸声,泥土落满全身。炮火声停止后,王玺迅速背起急救器材爬出洞外,发现一个巨大的炮坑距他的掩体仅1米多远。

“小王快来,有伤员!”王玺循声过去,迅速包扎救治好1名重伤员和2名轻伤员。因人手不足,王玺主动承担起抬担架的任务。面对敌机不时俯冲扫射和地面炮火封锁,王玺和战友趟过一条小河,将伤员安全送到两公里外的师救护所。

图片

军医王玺

1952年10月,422团1营对敌人一个加强排坚守的阵地发起猛攻。这次战斗,王玺在团直卫生所,没安排救治任务。他主动找队长张明武请战,要求参加战伤救护工作。经团首长同意,王玺带着医助胡洪生、3名卫生员和宣传队前来护理伤员的6名小兵,组成救助组,负责救治轻伤员的任务,一天就收治了70多名伤员。因表现英勇,王玺荣立三等功。

难忘英雄罗盛教牺牲的那个清晨,晚年写下缅怀战友诗句

“抗美援朝第二年,换防离阵到成川。清晨盛教塘边走,忽见塘冰水浪翻。救命无暇虑自己,棉衣甩掉冰窟钻。推脱多次莹得救,盛教力竭再未还。”这是王玺晚年怀念战友罗盛教的诗词。

图片

荣获的纪念章

王玺与罗盛教同年,当年一个是团部卫生员,一个是师部文书,住得也近,相互熟悉。他至今还记得罗盛教牺牲的那个清晨,那是1952年1月2日。

1952年1月的朝鲜北方,天寒地冻,气温降到零下20℃以下。1月2日,朝鲜少年崔莹和几个小伙伴在栎沼河上滑冰,崔莹不慎摔倒,掉进近3米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见此情景,赶紧冲上前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2米多深的冰窟,潜入水下寻找崔莹。在刺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崔莹托出水面。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落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住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的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河水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光荣牺牲。

记者了解到,离休后的王玺,坚持为工作人员上党课、给中小学生讲革命传统,讲述战争年代艰苦岁月。

图片

老人的生日诗

10月20日,记者采访当天,恰逢王老90岁生日。这位爱写诗的老战士,当场写下一首《七律·战斗的脚步》:辽沈平津摆战场,南下脚步达西川。回师湘西剿土匪,近邻朝鲜起狼烟。抗美援朝四年整,国泰民安建家园。离休来到扬州府,花园城(市)度晚年。

如今王老在花园一样的扬州安享晚年,坚持写诗,回忆战争岁月,讴歌小康生活。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