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拥有更好的房子、更美的环境、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宿城:农房改善背后的乡村振兴图景
2020-10-25 18:51

“全力打好农房改善收官战,持续加快项目建设,做好‘后半篇文章’,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找到增收致富好路子,真正让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宿城区委书记  张辉

今日宿城

大运河畔、古黄河旁;伸手便是楚汉文化、踏脚就在项王故里。宿迁市主城所在的宿城区,因其自然胜景和厚重人文,被誉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不久前,在宿城区西南的埠子镇,一处叫做“亲亲家园”的住宅小区举行了交房仪式。作为宿城农房改善的样本项目,小区的业主都是在埠子镇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从此将由村居搬入楼房,过上出门就是幼儿园、医院、菜市场、超市……的城里生活。

而就在这场名为“埠入好日子”的交房仪式几天前,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发起组织的“全面小康看江苏,乡村振兴全省行”调研团队,刚刚走进了宿城区。彼时盛装待付的亲亲家园,正是此次调研行的其中一站。

尊重民意,农居更美

新建农房小区

“埠子农房改善的一大亮点是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首要前提。”调研时,我们遇到了正在小区内做交付前检查的埠子镇党委书记陈茂辉。他说,接受房屋改善的埠子村民有三种选择,可以进城、入镇和留村,所对应的安置改善方法分别是:村级统规自建,镇级统规代建,入城的给予安置补贴。而亲亲家园,正属于由镇里统一选址代建的“入镇”项目。

小区不算大,高高低低约莫有几十栋楼,错落有致整洁气派。从去年初开始“盯着”项目的陈茂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可谓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在项目设计时镇里通过座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根据搬迁户意愿确定了以多层为主辅以少量二层联排的建筑形式和新中式的建筑风格。“具体到村民的个体需求,生活条件尚好的合院安置;生活条件一般家庭人口少的,70平多层安置,家庭人口较多,140平多层安置,人口特别多的,甚至可以给予两套安置房;对于特别贫困的,购房很吃力的,我们提供60平暖心房,暖心房价格优惠20%,相对特别特别贫困的,采取兜底措施。”

亲亲家园只是埠子镇新建农房改善项目的其中之一,其它还有多个类似的项目也已进入交付前的收尾阶段。不仅如此,在乡间村落针对部分有驻村意愿的百姓,村居农舍的翻新修建也正有条无紊地展开。

说到村居翻新,不得不提到此行的另一个参观点: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从2018年开始刘圩村启动农房改善,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不离土换新房”心愿成为其核心基调。围绕打造“水清圩美”的生态宜居村庄,紧扣“水美刘圩、田园风貌”特色定位,两年时间里以改建、翻建、插建的形式,圆满为全村人“换”上了新居。

除了农房改善,刘圩还邀请省市级专家对村庄的整体风貌、水体整治、园林绿化、交通道路、公共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要求“守得住乡土元素、留得住乡愁记忆”。如今,规划已经成为现实:漫步在刘圩,扑面而来的是属于的“老味道”——大树、古井、老桥散发着历史气息,水塘、炊烟、村落勾起儿时回忆,圩内遗存的两口百年古井和60余种苏北乡土树种见证岁月变迁,移步换景,村庄内随处可见乡愁印记。

刘圩村支书丁义录告诉调研组,以实施农房改善为契机,刘圩虽然没有大拆大建,却真切地推动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城乡布局形态系统变革。“村里原来有个废弃的河塘,因被污染非常腥臭,现在整治经过整治变身为景观河,乡亲们茶余饭后都爱到这里散步。刘圩,真正成为了‘水清圩美’的生态宜居村庄。”

水清圩美,并不是刘圩人的自夸。作为省级“水美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刘圩还刚刚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培育单位目录,同时也被列为加快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实践案例。谁能想到,始于农房改善的“改梁换柱”小目标,最终呈现出的却是如此这般改天换地、日月新颜。

生态优先,环境更美

农业产业园

在宿城、在耿车,被改变了容颜的又何止刘圩的一个小小河塘?调研中,我们路过一处叫做“白鹿湖生态景观公园”的所在。出乎意料,眼前这个碧波荡漾、气爽风清的美丽湖畔,几年前还曾经垃圾遍布、恶臭难当。

少有人知,在2015年前耿车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废旧塑料加工基地之一。每天数不清的塑料垃圾被运到这里,清洗破碎后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这种低效益、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或许带来了耿车短暂的辉煌——高峰时年加工废旧塑料近300万吨,从业人员近10万人,产值达80亿元——但无疑严重破坏着当地的生态和百姓居住环境。

2016年初,耿车下定决心禁止废塑产业,59个交易货场全部取缔。挖土机开进河塘沟渠,挖走20万吨塑料残料。此后,当地复垦土地2600多亩,整治河塘沟渠500多处,栽植苗木72万株,水清岸绿的景象逐渐重现,名闻苏北的人文自然景观公园白鹿湖也应运而生。

那么,原先从事废塑加工的人呢?耿车经济又将凭借什么再塑辉煌?我们在距离白鹿湖不远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找到了答案。

走进耿车生态农业示范园,排排温室大棚整齐划一,像等待检阅的列兵方阵。耿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前锦告诉我们,园区总规划占地9.5平方公里,已建成4300亩核心区、42.6万平方米温室大棚,目前入驻企业38家,其中农业重大项目13家。

“最近两年,多肉种植已经成为支撑园区销量的主力,全区培育多肉植物6000多万株。”王前锦说,镇里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市农科院、宿迁学院等大专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在园区研发培育多肉植物500余种,并建成2.7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可移动化苗床和自动喷淋、自动温控设备,通过科技设施运用,实现对温度、湿度和光源的精确管控。

令调研组惊叹的是,偌大的园区内几乎见不到客户的身影,倒是在每个大棚的深处,总能见到当地人模样的人们,或用手机对着面前的多肉拍摄,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直播是园区商户的主要销售方式。”在“公司+农户+电商”联农带农机制下,园区近年来大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全区电商交易额达11亿元,电商集聚度和销售规模在全国多肉园区排名前三。

“我们要紧紧跟住时代,打造网红直播园区,助力耿车经济再创辉煌。”王前锦说。

产业富民,生活更美

调研组在耿车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找到的,其实还有另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被改变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农民,他们的生活能力该如何提高和保障?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仅仅是耿车生态农业示范园一个园区,就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而经过流转的土地,其亩均收益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元。“农民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在自家流转土地上从事新型农业、高效农业,自己成为创业者,这方面政府有各种扶持办法,资金、技术、项目都尽力保障;同时也可以收土地的租金、分成,或者到周边的园区、企业打工,月收入两三千一点问题都没有。”

距离生态农业示范园不远,是耿车家居电商创业园,两者相互应和彼此配套。据介绍,电商园区统筹使用省精准扶贫资金872万元,2019年实现租金收益234万元,9个村村均分红7.7万元,且厂房租金每年按4%递增。“仅助力扶贫一项功能,就可带动耿车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1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同样,在上文提到的埠子镇,为顺应农民改善居住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镇上从育产业、促创业、增就业入手,在农房改善的集中居住项目周边配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多家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搬迁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农户500多人就业。

而显然,从这些园区的起点与发展看,它们对于宿城的意义,远非“配套”或“扶贫”可以概括。放眼全区,它们无疑只是近年来宿城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的其中案例。调研组得知,目前宿城已累计建成高效农业面积22万亩、占比43%,2000亩成方连片生态农业园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培育“罗圩香茄”“洋北西瓜”“陈集葡萄”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截至目前,宿城共培育龙头企业52家,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家庭农场总数达到650个,建成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94个;电商领域,宿城创成淘宝镇11个、淘宝村66个,分别占全省的7.1%、10.7%,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县区”……

村舍改建插建、人居环境治理、美丽田园建设、产业扶持、就业富民——如果说这些共同构成了宿城农房改善工程的闭环,那么这个闭环无疑也正是宿城乡村振兴全面推行的生动缩影。如本次调研中,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伟所说的那样,今日的宿城,正以“农房改善、农业企业招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突出重点片区开发与发展,全力打造西部片区国家农业产业园、中部片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南部片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通讯员 焦尉 扬子晚报记者 张磊

视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磊 杨恒国 朱信智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