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紫牛︱求职需谨慎!广西小伙被“高薪工作”吸引,到手工资却相差甚远
2024-05-05 17:35:12

近日,来自广西的小伙阿艺(化名)被一条招聘广告所吸引,该招聘广告上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每月可以获得上万元的薪资。怀着对高薪工作的向往,阿艺成为了昆山市联滔电子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普工。一个月后,到了发工资的日子,阿艺拿着3000多元的工资单傻了眼,这与当初承诺的工资相差的不止一星半点。对此,江苏烨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魁表示,求职需谨慎,阿艺很可能是陷入了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编织的“劳务陷阱”。

被“高薪工作”吸引,广西小伙前来苏州求职

广西小伙阿艺今年28岁,高中毕业后曾辗转广西、广东多地务工。今年2月,由于休息时间少且工资低,阿艺从深圳某电子厂离职,盼望着能找到一份高薪且轻松的工作。阿艺在某招聘网站浏览招聘信息时,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了阿艺的目光:“工厂急招普工,月薪10000+,入职奖金8000,包吃住。”阿艺当即向HR投递了简历,表达了自己的求职意愿。

据阿艺提供的手机截图显示,这位名叫谢磊的HR,来自苏州鑫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谢磊的推荐下,阿艺添加了一位张姓主管的微信。张主管向阿艺介绍,工作地点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工作轻松、高薪、包吃包住,还会报销来时的路费、住宿费。

按照张主管发来的定位,阿艺拖着行李来到了位于苏州市御风路华枫大厦的“新员工报到中心”。当时,“新员工报到中心”已经聚集了数十名求职者。求职者中有男有女,年龄大多集中在20—40岁之间,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求职渠道不尽相同。

实发工资与预期工资相差甚远,多方维权困难重重

根据安排,阿艺和其他求职者乘坐前往工厂的大巴。从阿艺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大巴上,一名自称李经理的人向求职者承诺:“(工价)目前统一定价为30元每小时,按照12小时计薪。”紧接着,阿艺和其他求职者在大巴车上签订了一份《劳务派遣临时劳动协议合同》,《劳务派遣临时劳动协议合同》上注明了每小时21+9元的工价。

阿艺和其他求职者被带到了位于昆山市百盛路的昆山市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这与张主管向阿艺介绍的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并不相符。面对阿艺的困惑,张主管表示,因总厂名额有限,暂时安排新人到分厂工作,但薪资待遇与总厂一样。

随后,阿艺与其他求职者在宁波一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设于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的驻点内签署了一份《全日制劳动合同书》,甲方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合同规定,劳动报酬计算方式为底薪+加班工资,加班费以21.75元/小时计算,一天工作8小时。与此同时,阿艺等人还与宁波一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劳务派遣公司返费凭证》。通过查询,记者了解到,宁波一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劳务派遣服务的公司。

一个月后,阿艺拿到了自己的工资单,3月5日至4月5日,底薪加上加班费再扣除掉住宿费一共是3699.72元。阿艺算了一笔账,若按照签署的《劳务派遣临时劳动协议合同》上的工价,自己应该拿到6000余元的工资。还有十余名同伴与阿艺有着同样的疑惑,他们一同前往一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驻点询问情况,得到了所发工资与合同规定相符的答复。

记者看到,这份《劳务派遣临时劳动协议合同》并不正规。《劳务派遣临时劳动协议合同》上只写明了乙方员工的身份信息,用工单位地址一栏却为空白。除此之外,用工单位名称只写了“联滔”二字,“滔”字还被误写作“涛”,落款处也并无用工单位的签字或公章。在其他人签署的合同中,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于是,阿艺和几个同伴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昆山市锦溪派出所民警接警后来到现场。阿艺告诉记者,派出所民警在向他们简要了解事件经过后表示,派出所并不直接处理劳动纠纷,建议阿艺等人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反映。阿艺又向昆山市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希望昆山市劳动监察大队对这种以“高薪工作”进行虚假宣传,欺诈劳动者的行为进行深入调查与处理。昆山市劳动监察大队回复称,“有关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问题,是综合执法局的业务,不是劳动监察大队的业务。”

半个月来,阿艺多次向锦溪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反映相关情况。锦溪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表示,会尽力促成阿艺与联滔电子有限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之间的调解。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致电锦溪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准备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锦溪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表示“正在介入调解中”,并迅速挂断了电话。

律师分析:疑似陷入“劳务陷阱”,劳动者签署劳务合同时应当保持警惕

江苏烨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魁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分析到,阿艺等人很可能是遭遇了“劳务陷阱”。“不排除两家劳务派遣公司有串通一气的可能性,第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以高工价作为诱饵吸引劳动者,却并未与他们正式订立劳务合同。而后,第二家劳务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在订立劳务合同时把用工价金额降低,以此达到减少用工成本的目的。”卢魁说。

在卢魁看来,阿艺等人想要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要回差价工资的难度较大,因为他们在大巴车上签署的那份《劳务派遣临时劳动协议合同》被认定为有效合同的可能性极小。卢魁建议,阿艺等人应积极搜集相关的录音、视频证据,以及与用人单位实际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这些或许能在维权时发挥一定作用。

“这种行为扰乱了劳务市场的正常秩序,劳动监察部门应该对此类现象予以打击。”卢魁认为,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负有对劳务市场的监管职责,应针对涉及的两家劳务派遣公司和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是否存在劳务欺诈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如若发现违法行为,该取缔的取缔,该吊销执照的吊销执照,净化劳务市场环境。”卢魁说。

毕业季即将来临,卢魁提醒广大求职者:在签订劳务合同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中的薪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关键信息与招聘时承诺的一致。若发现合同中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寻求有关部门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习生 田嘉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